第474章 许府秘闻(1 / 2)

今年似乎和往年不同,一直到了八月,福州这片地区过的那叫一个风调雨顺。老天爷是该下雨时下雨,该天晴时天晴,农民种地那叫一个要啥来啥,就连田里的害虫,都比往年少了许多。

风调雨顺,也无病害,田里的庄稼自然长的自然好。上半年时整个福州地区都迎来了丰收,粮食产量足足比寻常年份足足多将近了三成,将去年洪涝灾害所带来的影响一扫而光。

粮食丰产,百姓自然过得舒服。仅仅半年时光,原本萧条冷清、行人稀少的大街如今已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曾经那些面带菜色、双眼失神、瘦骨嶙峋的路人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个面色红润、精神抖擞、容光焕发的百姓。他们虽然依旧在为生活奔波,但脸上却无一不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

粮食丰产这件事自然有兰溪村的份,他们村有顾亮教的堆肥法子,加之村里大部分田地在开垦前都是泥沼,肥力天然就比普通的田要强,所以能丰产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而且由于兰溪村现在还不用交田赋,地里的粮食收上来除了交一点丁税外,剩下的大头都归自家所有,所以现在的兰溪村是家家户户都有存粮,家家户户都能在下一季稻谷收成之前是天天都能吃是干饭,顿顿都能喝上米粥。这对于一个普通人家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日子了。

虽然兰溪村家家户户都有余粮,但兰溪村的人或许是穷怕了、饿久了,即使在余粮充足下仍是紧巴巴的过着日子,日常不肯多煮一把米,就想把粮食留下来以备无患。反正现在有了土楼,不怕粮食被抢了去,村里人对于屯粮这种事是更上心了。

村里人不仅屯粮,还囤其他各种能囤的东西,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苦日子没饭吃的日子过多了,有饭吃的时候也记挂着将来。什么自家晒的干菜,野地里的野菜,闲从闽江里面捞的小鱼小虾,都被兰溪村的人晒干了囤了起来。甚至还有人囤了这些的还不够,还有几家居然连树皮、树根都囤了几麻袋,通通都放在了土楼的二楼。

二楼是土楼专门用来囤粮的地方,三四楼是用来居住的地方。去年由于时间不够,外加材料短缺,所以四楼并没有铺设木板不能呆人,而今年在顾家的筹备下,土楼的四楼已经建设完毕了。

原本四楼是不用急着盖好的,反正土楼地盘大,现阶段也够村里人住。而之所以急着将四楼建设完毕,则是顾亮出于对安全的考虑。

年初时的土人袭村,当时要不是因为那些土人没找到足够长的竹子,只能选择从三楼的窗户处围击,他们村这才能将人击退。如若当时那些人从四楼窗户处破窗而入,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所以为了避免日后出现这种隐患,顾亮还是毅然决然的在手头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将土楼的四楼给建设好了。

当时由于手头不宽裕,顾亮甚至一度动了将另一个铺子给卖了的念头,反正那铺子自己暂时还找不到生意可做,自己村的茶叶生意至少还得在等两年,不如现在就将铺子给卖了,让手里宽裕一点。顾亮就是这样,无论做什么事,手里必须有些银子才安心,不能All in,得保证有退路,毕竟自己还有一大家子和一村人要照顾,还有几年的灾情要熬呢!

不过最终顾亮还是没有卖掉那个铺子,因为曹氏出手帮了顾亮一把。

曹氏这两年可谓是否极泰来了。之前在江州遭遇人生大挫,带着婆婆、儿子一路受苦来到了福州,却发现丈夫在他受苦的日子已有新欢,还让新欢有了身孕产下了庶子,日子过的很是惨淡。

但自从曹氏觉醒决定为自己和儿子而活后,她的生活一切都变了。自从和顾亮合作了药酒生意后,曹氏重新又有了私产,不用在花钱这件事上在受钳制。虽然药酒生意不能让人一夜暴富,但也能满足曹氏日常打点、人际交往交往所需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女人有了事业便有了自信,还是因为曹氏对于丈夫灰了心不愿意在搭理他,许通判竟比顾亮刚到福州时对曹氏又热络了许多。之前顾亮多次来往许府都见不到许通判的影子,也不管曹氏见不见外人,如今顾亮来三次都能有两次撞见许通判在曹氏旁边,就连府里的银钱也开始由曹氏支配了,弄的顾亮都不方便和曹氏谈生意上的事情了。

对于许通判的转变,顾亮一开始很是吃惊,毕竟之前自己从曹氏口中听到的,都是许通判在府里十次有九次都是去那个小娘院里,而不是曹氏这个正房这里。

不过很快,顾亮这个疑惑便被曹氏这个主人翁给亲自答疑了。

顾亮怎么也没想到,许通判人到中年还能失恋一场。

据曹氏所说,今年隔壁院里的小娘经常出城,美其名曰说是踏青散心,可除了贴身的丫鬟外,她出城散心是谁也不带。就连许通判本人,见她经常散心,便很有兴致的提出要和她一起前往,都被她拒绝了。

开始许通判以为那小娘是由于照顾儿子操劳过度,这才需要时常出城散心,所以并没有放在心上,直到有一次才发现不对劲。

那日,曹氏让丈夫,也就是许通判去城外拜访一位因战乱刚从外地迁到福州定居的大儒,想要凭借许通判的身份让那大儒收了许灵均为记名弟子,日后也好为儿子读书科考铺路。

对于儿子的科举之路,许通判自然是全力支持的,在得知有大儒后,许通判当天便告了假,临时出了城直奔大儒家中了。

在快到大儒家附近时,赶车的马夫突然停了下来,说是自己在路边看到姨娘的贴身丫鬟了,问老爷要不要去见一面。

听到自己的小娘子在这附近,许通判当即便下了车,准备和自己这两年最疼爱的妾室在城外来一个美丽的邂逅。

谁知,许通判下车后面对的不是踏青时应有青山绿水,而是一堆民房,其中一栋民房外,自己妾室的贴身丫鬟正明晃晃的站在门口。

看到此场景,许通判当即便察觉到事情不对劲,立即让仆人将那丫鬟给控制住了,自己则是一脚踹开了民房的大门。门里,一个陌生的男子正在和自己的妾室正在拉扯,似乎是在争吵,但两人似乎又有些举止亲密。

今年似乎和往年不同,一直到了八月,福州这片地区过的那叫一个风调雨顺。老天爷是该下雨时下雨,该天晴时天晴,农民种地那叫一个要啥来啥,就连田里的害虫,都比往年少了许多。

风调雨顺,也无病害,田里的庄稼自然长的自然好。上半年时整个福州地区都迎来了丰收,粮食产量足足比寻常年份足足多将近了三成,将去年洪涝灾害所带来的影响一扫而光。

粮食丰产,百姓自然过得舒服。仅仅半年时光,原本萧条冷清、行人稀少的大街如今已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曾经那些面带菜色、双眼失神、瘦骨嶙峋的路人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个面色红润、精神抖擞、容光焕发的百姓。他们虽然依旧在为生活奔波,但脸上却无一不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

粮食丰产这件事自然有兰溪村的份,他们村有顾亮教的堆肥法子,加之村里大部分田地在开垦前都是泥沼,肥力天然就比普通的田要强,所以能丰产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而且由于兰溪村现在还不用交田赋,地里的粮食收上来除了交一点丁税外,剩下的大头都归自家所有,所以现在的兰溪村是家家户户都有存粮,家家户户都能在下一季稻谷收成之前是天天都能吃是干饭,顿顿都能喝上米粥。这对于一个普通人家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日子了。

虽然兰溪村家家户户都有余粮,但兰溪村的人或许是穷怕了、饿久了,即使在余粮充足下仍是紧巴巴的过着日子,日常不肯多煮一把米,就想把粮食留下来以备无患。反正现在有了土楼,不怕粮食被抢了去,村里人对于屯粮这种事是更上心了。

村里人不仅屯粮,还囤其他各种能囤的东西,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苦日子没饭吃的日子过多了,有饭吃的时候也记挂着将来。什么自家晒的干菜,野地里的野菜,闲从闽江里面捞的小鱼小虾,都被兰溪村的人晒干了囤了起来。甚至还有人囤了这些的还不够,还有几家居然连树皮、树根都囤了几麻袋,通通都放在了土楼的二楼。

二楼是土楼专门用来囤粮的地方,三四楼是用来居住的地方。去年由于时间不够,外加材料短缺,所以四楼并没有铺设木板不能呆人,而今年在顾家的筹备下,土楼的四楼已经建设完毕了。

原本四楼是不用急着盖好的,反正土楼地盘大,现阶段也够村里人住。而之所以急着将四楼建设完毕,则是顾亮出于对安全的考虑。

年初时的土人袭村,当时要不是因为那些土人没找到足够长的竹子,只能选择从三楼的窗户处围击,他们村这才能将人击退。如若当时那些人从四楼窗户处破窗而入,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所以为了避免日后出现这种隐患,顾亮还是毅然决然的在手头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将土楼的四楼给建设好了。

当时由于手头不宽裕,顾亮甚至一度动了将另一个铺子给卖了的念头,反正那铺子自己暂时还找不到生意可做,自己村的茶叶生意至少还得在等两年,不如现在就将铺子给卖了,让手里宽裕一点。顾亮就是这样,无论做什么事,手里必须有些银子才安心,不能All in,得保证有退路,毕竟自己还有一大家子和一村人要照顾,还有几年的灾情要熬呢!

不过最终顾亮还是没有卖掉那个铺子,因为曹氏出手帮了顾亮一把。

曹氏这两年可谓是否极泰来了。之前在江州遭遇人生大挫,带着婆婆、儿子一路受苦来到了福州,却发现丈夫在他受苦的日子已有新欢,还让新欢有了身孕产下了庶子,日子过的很是惨淡。

但自从曹氏觉醒决定为自己和儿子而活后,她的生活一切都变了。自从和顾亮合作了药酒生意后,曹氏重新又有了私产,不用在花钱这件事上在受钳制。虽然药酒生意不能让人一夜暴富,但也能满足曹氏日常打点、人际交往交往所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