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的朝堂上,御史台是一个独立于三省六部之外的特殊机构,负责监督百官、纠察朝政。御史们的职责是直言劝谏,维护大唐的清明政治。然而,当前的朝廷风云变幻,御史们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这一天,监察御史郭安被召见至御史台议事厅。郭安年约四十,性格刚正不阿,是御史台内少数敢于直言的清正之士。他自幼饱读诗书,立志成为一个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如今,面对朝中的动荡局势,郭安心中隐隐感到,这场权力的斗争已不再是简单的政见之争,而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存亡。
……
议事厅内,几位资深御史正与郭安讨论最近的朝局,他们神情凝重,言语间透露着深深的忧虑。
“郭御史,最近长安城中的风声愈发紧张,文王爷暗中动作频频,恐怕已对皇上的新政形成威胁。”一名年长的资深御史低声说道,他的目光中充满了担忧。
郭安没有立刻回答,他沉思片刻,缓缓道:“文王爷的势力庞大,深植朝野。若他暗中动摇皇权,对大唐来说,必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另一位御史忍不住说道:“郭御史,当前局势危急,若我们御史台一味中立,不做表态,恐怕会被皇上视为失职。”
这句话戳中了郭安心中的痛点。他深知,作为监察御史,他的职责不仅是监督百官、纠察朝政,更要在关键时刻维护国家的安定。然而,朝堂风波不断,御史台内外的压力让他陷入了两难的抉择。
“郭御史,您怎么看?”另一名年轻的御史问道,语气中透着一丝焦急。
郭安深吸一口气,正准备开口,突然有内侍走入,禀报道:“郭大人,文王爷有请。”
议事厅内的御史们闻言纷纷愣住,显然没有料到文王爷会直接约见郭安。郭安心中一紧,他意识到,文王爷的这次召见绝非寻常之事。
“各位大人,我且去会一会文王爷,看看他有何意图。”郭安拱手说道,随即起身离去。
……
文王府的书房内,文王爷端坐在一张雕花檀木椅上,正静静翻阅着几本古籍。他的神情冷静,目光沉稳,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郭安被侍从引入书房后,恭敬行礼,文王爷这才抬起头,微微一笑。
“郭御史,许久不见了。”文王爷缓缓说道,声音中透着一丝友好。
“文王爷召见,不知有何要事?”郭安恭敬道,语气中保持着应有的礼节,但他心中已是警觉。
文王爷放下书卷,目光中流露出几分感慨:“郭御史,眼下朝堂风云变幻,许多人都在为新政之事烦恼。我知道,御史台作为朝中监督百官的机构,对于朝政的变化格外敏感。”
“王爷言重了,我等不过是尽力履行职责而已。”郭安平静地答道,心中却已明白,文王爷此言绝非随意。
文王爷微微一笑,继续说道:“郭御史,您素来以刚正不阿着称,敢于直言进谏,维护朝纲。如今,皇上推行的新政虽有美意,但步子过快,不免引发动荡。我听闻,御史台内外也有不少人对此持有异议。”
郭安心中一凛,明白文王爷正在试探他的立场。他顿了顿,谨慎答道:“王爷所言不错,新政推行确实有诸多问题,但皇上意在强国安邦,我等臣子应当尽力协助。”
文王爷目光微动,继续试探道:“郭御史,若皇上执意推进,而局势愈发紧张,御史台会如何应对?”
郭安沉默片刻,心中权衡着利害。文王爷的言辞虽然看似平淡,但实际上已带有明显的拉拢和试探之意。他若明确表态支持皇上,则会直接与文王爷对立;而若他表态中立,则意味着御史台不愿干预朝局动荡。
“王爷,御史台职责在于监督百官、直言进谏,维持国家安定。无论何时,御史台都会忠实履行其应尽之责。”郭安谨慎地回答,不肯明言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