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深秋,风卷落叶,大明宫内一片肃穆。作为宫中位高权重的宦官之一,胡太监在这片权力的中心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尽管皇上登基以来,严加控制宦官的势力,但胡太监凭借着多年来积累的关系和手段,依然掌控着许多朝廷内外的重要资源。
胡太监年过五旬,身材削瘦,面容苍老而深沉。他自幼进宫,从一个小太监一步步爬升至今,早已洞悉权力的暗流。表面上,他始终以忠诚自居,但心中深藏的野心却从未减退。最近,随着文王爷的势力受挫,胡太监隐隐感觉到,这是一个改变权力格局的时机。
……
这一天,胡太监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内厅,捧着一盏上好的香茗。内厅布置雅致,四周陈设着名贵的瓷器和字画,尽显胡太监的品味和地位。他一边品茗,一边思索着最近朝中的风波,眼神深邃而精明。
就在此时,一名心腹宦官匆匆走入,低声禀报道:“公公,奴才已经按您的吩咐,把消息传到了礼部尚书那边。”
“嗯,那边有什么反应?”胡太监不紧不慢地问道,声音沙哑而缓慢。
“礼部尚书似乎对公公的提议颇为动心,但他仍有些犹豫。”心腹宦官小声回答,眼中透着一丝不安。
胡太监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阴冷:“他现在犹豫也是正常的。毕竟,朝中风云未定,没人愿意冒险站错队。”
他放下茶盏,缓缓说道:“继续密切关注,稍有风吹草动,立即禀报。”那宦官应声退下,胡太监继续沉思,显然在筹划更大的计划。
……
胡太监素来深得文王爷信任,早在文王爷崛起之时,他便暗中与之勾结,借助文王爷的势力逐步扩张自己的影响。然而,最近的刺杀案让胡太监意识到,文王爷的力量已大不如前,反而成为皇上的打击对象。胡太监心中清楚,自己必须尽快选择立场,否则极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文王爷毕竟年迈,他的计划失败后,已经失去了朝堂的控制力。”胡太监自言自语,语气中透着冷静的判断。
他眼神一凛,忽然想起了中书省的几位重臣。中书省在大唐政务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而皇上新政的许多命令,都是通过中书省传达。胡太监明白,如果能够影响中书省,就等于掌握了大唐政权的命脉。
……
不久之后,胡太监秘密约见了一位中书省的要员——中书侍郎魏尚德。魏尚德年约四十,素以圆滑多智而闻名,深谙官场之道。胡太监早就知晓魏尚德的立场摇摆,认为他是可以拉拢的对象。
在一间幽静的茶室内,胡太监与魏尚德相对而坐。两人各怀心思,气氛显得微妙而紧张。
“魏大人,最近朝中的风波愈演愈烈,文王爷的势力遭受重创,您怎么看?”胡太监率先开口,语气平和,仿佛在闲谈。
魏尚德抿了一口茶,目光深沉:“胡公公,文王爷的失败在情理之中,但接下来的形势仍未明朗。我等臣子,还是以稳妥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