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内的分歧愈发明显,激进与保守的对立不断发酵。尽管两派在表面上维持着基本的礼貌和冷静,但教习们察觉到,这种紧绷的氛围可能会随时酿成一场更大的风波。几位年长的教习深感担忧,他们知道,如果不加以干预,这场学府内的纷争迟早会传到朝廷耳中,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傍晚,国子监的正厅内灯火通明,几位年长的教习召集了部分激进和保守派的士子,准备进行一次闭门会谈。主座上的国子监祭酒年事已高,眉目之间透着几分慈祥与威严。他看着眼前的这些年轻人,心中既有期望,也有深深的忧虑。
“诸位,”祭酒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稳重,“你们在国子监内的讨论,我已有所耳闻。作为教习,我们并不反对士子们讨论时政,也不反对各抒己见。然而,近来你们的言辞日益激烈,我不得不提醒你们,作为国子监的士子,你们肩负的不仅是求学之责,还有守护学府声誉的义务。”
坐在前排的韩正微微低头,神情显得有些不安,但他依旧没有开口辩解。他知道,自己近来的言辞确实过于激进,让不少教习担忧。旁边的李安成则显得更加谨慎,目光微垂,不敢直视祭酒的眼睛。
祭酒环视了一圈,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和叹息:“你们都是有才之人,将来都是朝廷的栋梁。作为教习,我希望你们能以冷静的态度来面对这些争论,而不是因一时的激愤而做出不智之举。”
“先生,”韩正终于抬起头,声音略显紧张但坚定,“学生并非有意激化争端,只是新政推行以来,民间的疾苦不断,作为士子,难以视而不见。”
祭酒看了韩正一眼,轻轻叹道:“韩正,你的心思我能理解。你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但你必须明白,理想的实现需要理智和策略。你所言之事,若在适当的场合提起,可以作为谏言,但若在讲堂内公然激辩,恐怕会被有心之人利用,进而危害国子监。”
韩正听后,脸色微微一变,显然没想到祭酒会如此直言。他沉默了片刻,随后拱手说道:“先生教诲,学生谨记。”
祭酒点了点头,随即看向李安成:“安成,你是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但我也要提醒你,谨慎行事固然重要,但若因此失去了士子的担当和责任感,那便偏离了我们国子监的初衷。你们的争论,不应当是为了彼此攻讦,而应是为了探索真理。”
李安成脸色有些尴尬,但他依然恭敬地说道:“学生明白,今后会谨守分寸。”
几位教习看着这些年轻的士子们,心中百感交集。年轻人的热血与理想,他们并非不理解,但作为年长者,他们更明白,在朝堂风云变幻的局势下,激进和冲动只会带来灾难。
一名年长的教习缓步走上前,轻声说道:“诸位,我们教习并不阻止你们讨论时事,但希望你们明白,有些话可以私下交流,有些事则不可轻易公开。新政的推行背后,是朝廷内外的复杂权力斗争,任何过激的言辞,都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先生的意思是”一名年轻士子小心翼翼地问道。
教习叹了口气,语气变得严肃:“你们是国子监的士子,是朝廷未来的希望。若你们卷入权力斗争,甚至引发朝廷的猜忌,那不仅是对你们自身的损害,也是对国子监的声誉和未来的损害。作为士子,你们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几位教习的警告让士子们陷入了沉思。韩正虽然心中依旧不甘,但他明白,教习们的话并非全无道理。激进的言辞虽然一时痛快,却未必能真正带来改变。李安成则在反思,自己是否过于保守而忽视了眼前的现实。
“先生,”凌霜轻声问道,“那我们应该如何在这种局势下平衡自己的言行?”
祭酒微微一笑,语气平和:“凌霜,你的提问很好。士子的职责,不仅在于读书明理,还在于劝谏朝廷、匡正时弊。你们要做的,是在言辞上保持冷静,在行动上保持理智,真正做到不愧于心。”
会谈结束后,士子们纷纷离开正厅。韩正走在长廊上,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自己的激进言辞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忧,但他依然坚信,只有揭露问题,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李安成也在反思,是否应当在坚持稳重的同时,更加关注民间的疾苦。
“韩正兄,”李安成走到韩正身旁,低声说道,“我知道,你心中有愤慨,但我们都应当冷静些。或许,我们可以以另一种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立场。”
韩正看了李安成一眼,沉默片刻后,缓缓点头:“安成兄,我承认,我的言辞过于激烈。或许,我们的确需要更多的思考。”
“我们都是为了国家好。”李安成拍了拍韩正的肩膀,目光中透着一丝真诚。
国子监的长廊在夜色中显得愈发幽静。士子们走出正厅,各自带着沉重的心情离开。尽管老师们的警告暂时平息了他们的纷争,但心中的疑虑和分歧依旧存在。
他们明白,这不仅仅是国子监内的争论,更是对大唐未来的一场思考。作为国子监的士子,他们肩负的不仅是求学之责,更是天下苍生的期望。
然而,在风雨欲来的大唐,他们是否能真正找到那条既理智又无愧于心的道路,依然是一个未解的难题。
国子监内的分歧愈发明显,激进与保守的对立不断发酵。尽管两派在表面上维持着基本的礼貌和冷静,但教习们察觉到,这种紧绷的氛围可能会随时酿成一场更大的风波。几位年长的教习深感担忧,他们知道,如果不加以干预,这场学府内的纷争迟早会传到朝廷耳中,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傍晚,国子监的正厅内灯火通明,几位年长的教习召集了部分激进和保守派的士子,准备进行一次闭门会谈。主座上的国子监祭酒年事已高,眉目之间透着几分慈祥与威严。他看着眼前的这些年轻人,心中既有期望,也有深深的忧虑。
“诸位,”祭酒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稳重,“你们在国子监内的讨论,我已有所耳闻。作为教习,我们并不反对士子们讨论时政,也不反对各抒己见。然而,近来你们的言辞日益激烈,我不得不提醒你们,作为国子监的士子,你们肩负的不仅是求学之责,还有守护学府声誉的义务。”
坐在前排的韩正微微低头,神情显得有些不安,但他依旧没有开口辩解。他知道,自己近来的言辞确实过于激进,让不少教习担忧。旁边的李安成则显得更加谨慎,目光微垂,不敢直视祭酒的眼睛。
祭酒环视了一圈,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和叹息:“你们都是有才之人,将来都是朝廷的栋梁。作为教习,我希望你们能以冷静的态度来面对这些争论,而不是因一时的激愤而做出不智之举。”
“先生,”韩正终于抬起头,声音略显紧张但坚定,“学生并非有意激化争端,只是新政推行以来,民间的疾苦不断,作为士子,难以视而不见。”
祭酒看了韩正一眼,轻轻叹道:“韩正,你的心思我能理解。你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但你必须明白,理想的实现需要理智和策略。你所言之事,若在适当的场合提起,可以作为谏言,但若在讲堂内公然激辩,恐怕会被有心之人利用,进而危害国子监。”
韩正听后,脸色微微一变,显然没想到祭酒会如此直言。他沉默了片刻,随后拱手说道:“先生教诲,学生谨记。”
祭酒点了点头,随即看向李安成:“安成,你是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但我也要提醒你,谨慎行事固然重要,但若因此失去了士子的担当和责任感,那便偏离了我们国子监的初衷。你们的争论,不应当是为了彼此攻讦,而应是为了探索真理。”
李安成脸色有些尴尬,但他依然恭敬地说道:“学生明白,今后会谨守分寸。”
几位教习看着这些年轻的士子们,心中百感交集。年轻人的热血与理想,他们并非不理解,但作为年长者,他们更明白,在朝堂风云变幻的局势下,激进和冲动只会带来灾难。
一名年长的教习缓步走上前,轻声说道:“诸位,我们教习并不阻止你们讨论时事,但希望你们明白,有些话可以私下交流,有些事则不可轻易公开。新政的推行背后,是朝廷内外的复杂权力斗争,任何过激的言辞,都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先生的意思是”一名年轻士子小心翼翼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