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战阵与造纸(2 / 2)

之前不用完全是因为数量太少,用不到。拓跋部里要说经常用得上纸的人,也就剩下拓跋武这个断事官和拓跋索伦这个萨满了。

然而现在,拓跋宏需要将这些阵法、感悟全都记录下来,编纂成一本兵书,以供麾下众将系统性地学习。

说实在的,这些人识的字不多,让他们学习简直跟要了他们的命一样。

之前的军规都是强压着他们去背的,全靠的是拓跋宏一张嘴皮子言传身教。

想了想,拓跋宏将这些战阵一一画成了图,再配以简单的蒙苏语,描述这些阵法应该怎么样去使用。

总有一两个聪明的能先学会,只要教会了这些聪明人,剩下的就让他们自己琢磨该怎么去教别人吧!

造纸……

该怎么造呢?

作为穿越必备的技能,他是懂造纸术的理论的。

无非是泡料、煮料、洗料、晒白、打料、捞纸、榨干、焙纸这几样步骤。

他现在所处的位置,估计也只能用稻草、树枝、麻杆之类的东西来充当原材料了。

拓跋宏依稀记得要将这些东西放在水里浸泡十天,沉淀杂质,为制造良好的纸浆打下基础。

稻草比较简单,貌似只需要少许石灰稍微蒸煮或堆放发酵,就能够成为纸浆。

紧接着把蒸煮后的浆料放入布袋内,经过水的冲洗和来回摆动,把纸浆中夹杂的石灰渣及煮料溶解物等洗净,这步称作洗料。

洗完的纸料还不能直接用,得将它们原本的杂色,利用光线晒上2-3个月不等。

经捶打或是碾压浆料,把它捣打成泥膏状,使浆料中的纤维分丝和帚化,这一步是最繁琐的,或许需要用到石磨。

对了,石磨!

拓跋宏记得老汤姆这一季播到田里的种子中可是有不少豆子的。等到这些豆子成熟,或许可以试着做豆浆和豆腐。

发散性思维使拓跋宏的思绪如天马行空,眨个眼睛的功夫就从怎么做纸变成了怎么做豆腐。

他自嘲地笑了笑,什么都想要,真是贪心。

涉及到工艺上的东西,他就难以实现了,还得部落的匠人们自己去寻找合适的制造方式。

比如捞纸这个步骤,应该如何把控纸糊的薄厚均匀?

榨干这道工序,需要造纸的人施加多大的力道?

还有焙纸的温度究竟该如何把握?

这些都是难点,不是光画一张图纸就能凭空捏出来的。

拓跋宏预感,在这个过程中将会耗费大量的原材料,这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他看了看立在兵器架上的马槊。

这把出自维耶鲁夫之手的马槊,说到底也只是步槊罢了,长度比正常马槊短了一截,只有一丈长。

为了做出它,维耶鲁夫浪费了多少铁呢?

所以,拓跋宏才会终止马槊的量化标配。一来原材料不够,二来对于这种武器,这些工匠不熟。要是换作钩镰枪,他们能少浪费时间、精力和材料。

拓跋宏止了笔墨,将这些写好的东西收码整齐,打算分别交给对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