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与誉王相斗,何尝没有算计过他,只是他懂得借力打力,将矛头引到他们彼此身上。
很难说,对于赵王丧命一事,李宴辞全然清白。
但这些事情,他不会说与她听,朝中争斗本就是肮脏的,而那一面,他不希望她知道。
“父皇起了名字,珩,李珩。”李宴辞低声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珩哥儿,倒是顺口。”苏愿微微一笑,儿子的名字,自然是要成武帝来取,不过等以后,生了女儿,她要自己取名字。
珩哥儿三个月会翻身了,苏愿不敢让他一个人躺在床上,怕他掉下来。
才过了午时,便听见钟声,悠扬沉重,从皇宫的方向传来。
一声,又一声。
苏愿很是紧张的数着,二十七声后,再无钟声,她紧握着的手,微微松开。
并不是成武帝出事了。
而宫中,除了成武帝,便只有皇后了。
皇后本就头疾严重,又深受丧子之痛的打击,竟是缠绵病榻不见好转。
有脚步声匆匆而来,李宴辞道:“皇后薨了,收拾一下,马上进宫。”
珩哥儿还小,却也还是要抱进宫中的。
皇后死在了中秋节前,成武帝命令官员百姓为皇后服丧二十七日,成武六年的中秋节,家家户户都过得冷冷清清。
不能宴客走动,更不能有丝竹之声。
但被幽闭在府的誉王,本就对皇后没什么感情,又因着皇后逼死他的母妃,只觉得大快人心,不止饮酒,他还找了侍妾一道玩乐,根本没将成武帝的命令当一回事。
此事被御史台上奏弹劾,成武帝大怒,废了誉王亲王位,降为郡王,迁府至怀恩街。
赵王和皇后先后薨世,朝中大臣们更加关心储君的问题,若赵王是太子,自是要立赵王之子为储君。
成武帝其实并不急着立储君,他还年轻,也不过五十六岁,但朝臣们的意见他也不得不参考,储君迟迟不立,容易生乱。
一直拖过了新年,正月十六朝会上,立皇四子李宴辞为太子,行监国之职。
李宴辞为太子,还真没有几个大臣反对的,之前赵王一党,赵王已死,再反对已无意义。
而魏家,自是想要辅佐赵王之子,可成武帝态度强硬,这两年,魏氏也有所察觉,成武帝怕是对世家有所不满。
而李宴辞从前就得顺文帝重用,后又封了王爷,平叛了蜀王之乱,又有战功傍身,根本无法置喙。
册封的圣旨很快就到了燕王府,苏愿虽然早有猜测,却听见圣旨上那些溢美之词,嘴角止不住的笑意。
成武十二年,西戎来犯。
南诏亦大军压境。
就连北境,斥候也发现了敌军的踪迹。
一时间,大盛三面受敌。
镇北侯顾淮景率军前往北境,英国公之子张岁桉镇守西北,西戎是他的老对手了。
而南诏,成武帝竟提出要亲自率兵出征。
自是被李宴辞反对,“若是父皇执意亲征,儿臣愿随父皇同往。”
成武帝瞪着他道:“胡闹,你是太子,怎可随我出征,老老实实待在京中,坐镇朝中。”
李宴辞如何能放心,成武帝年纪不小了,身体也不比当年,行军不比之前南巡,路途奔波怕是承受不住。
但成武帝意已决,不可撼动。
只用了四个月,成武帝便大败南诏,逼得南诏退回那瘴气丛生的山林深处,并再次向大盛俯首称臣,年年纳贡。
大军凯旋,成武帝回京。
一个月后,成武帝下旨传位于太子,便溘然长逝了。
成武帝驾崩,国丧三个月,李宴辞登基为帝,定年号为昌武。
生母静妃封为皇太后,太子妃苏愿封为皇后,世子李珩为太子赐东宫,次子李谵为二皇子赐瑞丰宫,幺女李熙为公主,赐住长乐宫。
昌武二年,有人上书言明新帝后宫空虚,希望新帝选秀。
不过却被昌武帝无视。
苏愿得知后,笑着问道:“一次不成,只怕还有下一次,陛下不若便答应了吧。”
李宴辞笑了,一把将人拉到他身前,抱着她的腰肢,沉声道:“早就说过了,此生,有你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