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封神之战(1 / 2)

就苏晨所知道的,大家之所以对李世民如此推崇备至。

除了李世民在文治方面的成就,最主要的就是李世民在武功方面的卓越功勋。

李渊虽然建立了大唐,但只是一个割据政权罢了,领土面积只有全国的四分之一左右。

而剩下四分之三的领土,全都是李世民一个人打下来的。

也正是因为李世民的封神之战,才使得他有这么大的威望,乃至于最后成功夺取皇位。

要细数李世民的封神之战,一共有四次大型战役。

正是通过这四次战役,才使得大唐统一天下,也为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积蓄了实力。

要介绍李世民,就不得不说他的封神之战,苏晨慢条斯理的给各朝古人缓缓说来。

“李渊建唐之后,长子李建成被立为太子,次子李世民封秦王。”

“此时出生的唐王朝还只控制着山西、关中和四川,并未完全统治全国。”

“外部此时还有强敌,开疆扩土这种高危作业交给皇帝和太子显然不太适合,也只好请秦王李世民辛苦辛苦了。”

“如果说建唐之前是老李家群英荟萃的群戏,那建唐之后就属于李世民一枝独秀了。”

“在历时近五年的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四处征战,为建立统一的大唐帝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李唐王朝第一大功臣。”

李渊:哎!朕后悔啊!早知道不给老二功高震主的机会,现在说什么也晚了。

开疆拓土确实如主播所说的,他身为一国之君不适合出征,而老大是太子也不适合。

想来想去,也只有战功赫赫的老二最合适了。

最后老二也确实没有让他失望,把天下的割据政权全都消灭殆尽。

可也正是给了老二征战天下的机会,才让老二越做越大,以至于实力膨胀的同时,野心也跟着一起膨胀,最后酿成弑兄杀弟的惨剧。

他时常在想,要是当初不给老二做大的机会,说不定可以避免兄弟相残的悲剧。

“公元617年,反王薛举称帝,建立西秦政权。”

“薛举率十万大军攻打大唐,一路南下兵临大唐边境,李世民临危受命发兵迎敌。”

“第一次独自领兵的李世民很开心,摩拳擦掌打算秀一把身手。”

“可惜出师未捷先犯病,也不知道路上吃啥了,刚赶到前线就生了重病。”

“虚弱的李世民叫来了心腹刘文静和殷开山,对着两人就是一番嘱托。”

“李世民:薛举此时孤军深入,粮草不足,咱们可千万等我病好了再出战。”

“刘文静和殷开山嘴上答应得好好的,然后领着大军出城,和西秦军杀了个我死他活。”

“最终唐军惨败,尸体被薛举摆成了小山。”

“刘文静拽起躺在病床上的李世民就逃回了长安。”

“李世民很郁闷,自己这属于啥也没干成,专门出去得了场病。”

李世民:谁说不是呢,信心满满的去建功立业,结果一路上光生病了。要是这样也就算了,可偏偏手下不省心,打了败仗,被迫落荒而逃。

也不知道该说他运气差还是什么,早不生病晚不生病,偏偏那个时候生病,导致他功亏一篑。

现在想来,他还觉得郁闷。

更让他心里不爽的,就是手下不听他的指令,导致大军损失惨重。

要不是刘文静和殷开山都是他的心腹,他说什么也不会善罢甘休,轻易饶了他们两人。

“听说唐军大败,李渊慌了,吓得想迁都。”

“李世民这时病总算是好了,苦劝李渊让自己再次领兵一雪前耻。”

“九月,薛举死亡,其子薛仁杲(gao)继立。”

“李世民又被任命为兵马大元帅讨伐薛仁杲,两军在城池相持不下,双方挖深沟筑起高高营垒相持六十多天。”

“薛军十多万,军队的气势强盛,多次前来挑战,李世民按兵不动以挫败敌军的锐势。”

“无论敌人怎么叫嚣,拒不迎敌,手下将领不管怎么劝就是不打。”

“等到敌人粮草快吃光了,薛军将领牟君才、梁胡郎前来投降。”

“李世民认为敌军的锐气已经丧失殆尽,于是下令开城迎敌。”

“紧接着派将军庞玉先在浅水原南驻扎以引诱敌人,敌将集中军队前来抗击,庞玉军几乎失败。”

“这时李世民亲自率领骑兵出其不意出击,敌方将领远远望见,再次回军抗拒。”

“李世民率领精锐骑兵数十人攻入敌阵,他与军队里外配合一齐奋力攻击,敌人全军溃败。”

“李世民斩贼首级数千个,掉入山涧山谷而死者不计其数。”

“李世民率领随从二十多个骑兵追赶逃跑敌军,一直追击到敌人大本营。”

“当晚,李世民大军陆续到来,四面合围,令敌人恐惧不已。”

“早晨,薛仁杲打开城门投降,李世民俘虏对方的精兵一万余人,男女五万口。”

李渊:主播又来这套,朕什么时候被吓得想迁都,不能为了捧老二就贬低朕吧!

之前主播通过贬低他来抬高老二,他都没有说什么,结果这次又来这一套。

薛举建立的西秦政权虽然强大,也远远不是大唐的对手。

即便老二出征不利,打了败仗,他也不至于吓得迁都。

他大唐兵强马壮,打败西秦政权不成问题。

况且老二只是生病了,并非不是薛举的对手。

只要老二病好了重新来过,打败西秦政权轻而易举。

所以说他吓得想迁都,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假的不能太假。

“在战胜敌人后,李世民和诸位将军大摆庆功宴,有人趁机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刚开始大王野战攻破敌人,但敌人还保有坚固城池,而大王没有攻战之器具,用轻骑兵转战追逐,不等待步兵,直接迫于敌人城下,我们都怀疑你不能取胜,然而竟然攻下了城池,这是什么缘故?”

“李世民:这是用权宜之计逼迫他,使他们的计谋没有机会发出,因为这个原因战胜。”

“李世民:敌方将领依靠往年取胜,加之长期养足了锐气,见我军不出,心中对我轻视。现在敌军见我出战,十分高兴,全部军队前来作战,虽然我已击破他,但擒捉杀掉的还少。假若不急速追逐,敌军回军投入折墌城,薛仁杲收拢安抚,那就不可能战胜了。”

“李世民:再说敌军兵众都是陇西人,战败逃散,来不及回顾,败逃到陇外,则折墌城自然空虚,我军随后压上,敌人因恐惧而投降。这些可谓是已定的计划,诸君难道全部看不见吗?”

“众位将领听完后,对李世民是佩服不已,纷纷表示这不是普通人能想得到的。”

李世民不禁点点头,表示赞同,情况也确实如此。

主播所说的那番话,也正是他当年亲口说的。

他之所以不等着大部队到来再去攻城,只因他看得到其中的最佳进攻时机。

当初他虽然使用计谋打败了敌人的主力部队,但根本就没有杀多少人,敌人的实力还保留着。

一旦敌人跑回老巢缓过劲来了,那他到时候就不好对付了。

况且他下令追赶也是想要吓唬那些敌人,把敌人吓回老家。

那些敌人都是陇西人,只要一路吓唬敌人,那些敌人就会绕过城池跑回老家。

如此一来,敌人坚守的城池就没有多少守军了,他再去攻打的话就容易多了。

最后事实证明,战事的发展也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热血青年李世民打仗时总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

“这种打仗方式,让李世民总能清晰的感知战场的第一手信息,从而做出绝对精准的战略决策。”

“当然,这种战斗方式的缺点就是危险。”

“李世民的六匹神驹,飒露紫身中九箭而亡,拳毛騧(gua)身中九箭而亡,什伐赤身中五箭而亡,青骓身中五箭而亡。”

“战马如此,那战马上的人可想而知有多么危险。”

李世民:朕小时候没有看过太多兵书,但是总能一眼就看到敌人的弱点所在。

他最后仔细思索了一下,为什么可以在战场上非常准确的做出战略决策。

这多少得益于他亲临战场前线的拼杀经验,这种身临其中的战争感悟可比兵书上学到的更加鲜活。

不过虽说亲临战场能够让他做出最准确的决策,但缺点同样明显,神驹的下场就是代价。

六匹神驹是他最喜欢的坐骑,可最终的结局却并不好,相继战死沙场。

不过为了表彰这六匹神驹做出的贡献,他已经让人制作昭陵六骏浮雕石刻。

等他百年之后,就让六匹神驹陪着他到地下世界。

“这一战缴获精锐骑兵很多,李世民仍令薛仁杲兄弟率领。”

“李世民与他们游乐骑射,没有什么距离隔阂。”

“投降的敌将感恩并慑于李世民的威势,都愿意以死报效。”

“当时李密刚刚归附,李渊命令李密骑马去迎接李世民。”

“李密见李世民天姿英明威武,军威严肃,深表佩服,私下对殷开山夸赞李世民。”

“真是英明之主啊。不是这样,凭什么来平定祸乱呢?”

“李世民凯旋归来,在太庙献大捷。”

“李渊封李世民为太尉、镇守长春宫,关东兵马全部受他节制调度。”

薛仁杲:李世民的胸襟令我深表佩服,也难怪可以夺得最终的皇位。

说实话,他一生中很少佩服什么人,而李世民就是其中一个。

在李世民率领大军包围城池的时候,他迫不得已之下不得不投降。

在投降那一刻,他都已经做好了被李世民羞辱的心理准备。

可没想到,李世民不仅没有折辱他,还让他继续率领精锐骑兵。

这份胸襟之宽大,令他深深折服,并心甘情愿为李世民效力。

试问天底下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这一点,上一刻两人还是敌人,下一刻两人就是亲密无间的战友,恐怕也唯有李世民这样心胸的人才能做到。

“灭掉西秦政权仅仅几个月后,另一个割据政权刘武周就有大动作。”

“619年,武德二年十月,刘武周部下宋金刚攻陷浍州,军队气势强盛。”

“一路打到晋阳,接着攻下其他州县,把李唐家的龙兴之地山西打了个七零八落。”

“一听说后院起火,李渊派出大臣裴济领兵迎敌。”

“这个裴济是个文官,李渊放着热血青年李世民不用,为啥派个文官?”

“合理的猜测是当时李渊已经感觉到李世民功高震主,风头盖过了太子李建成,打算打压一下李世民。”

“在这期间,还杀了李世民的亲信,就是陪李世民一起灭西秦的刘文静。”

“文官裴济自然是大败而归,守军守不住,援军打不过。”

李渊:朕也是没办法,老二灭了西秦政权之后威势太盛,必须要打压一下。

一想到这个,他就责怪裴济不争气。

要是裴济能够争点气,他也就不用老二出马了。

自从老二灭了西秦政权,一时之间风头无两,隐隐有超过老大的势头。

这可不是好现象,容易引起两兄弟的对立。

为了防止两兄弟自相残杀,他不得不打压老二,就是希望断了老二不该有的念头。

为此他甚至对老二身边的亲信下手,就是为了警告老二不要越过红线。

反正刘文静打了败仗,借此机会除掉也说得过去。

尽管他千防万防,不希望两兄弟兵戎相见。

可无奈的是,两兄弟还是走到了他不想看到的那一步。

“此时相继有人趁机叛乱,一些州郡接连陷落,关中震动惊骇。”

“李渊:贼人气势像这样厉害,难以与他们争胜负,应该抛弃河东之地,只守住关西就好了。”

“李世民:太原是王图霸业的基础,国家的根本,河东富裕是京城的凭借。假若全部抛弃,臣感到憋闷遗憾。希望能借臣精兵三万,必定能消灭平定刘武周,收复汾州晋州。”

“李渊于是调遣全部关中兵马给李世民,又亲自驾临长春宫为李世民送行。”

“十一月,李世民率军队奔赴龙门关,踏冰渡过黄河,与敌将宋金刚对峙。”

“众多将领纷纷请求出战,但都被李世民一一拒绝了。”

“李世民:宋金刚是奔走千里的孤军,深入我地,精兵强将,都在这里。刘武周占据太原,专门依靠宋金刚来抵抗。士卒虽多,内面实际很空虚,意在速战。我巩固营垒,养精蓄锐以挫他的锋芒,等到他粮尽计穷,自会逃跑。”

李世民:最终还是要朕出马,尽管父皇再不愿意,也没有其他选择。

在刘武周政权攻打大唐,父皇不让他出战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父皇是什么意思了。

无非就是怕他再立大功,威胁到大哥的地位。

但可惜的是,这个大唐必须靠他打天下,没有他不行。

没有他李世民,其他人想要打败刘武周政权根本不可能。

事实也正是如此,裴济大败而归,这在他的预料之中。

这个时候,哪怕父皇再怎么打压他,也都必须派他出马。

唯有如此,才能解决敌人的威胁。

“李世民下令大军龟缩,自己则带着士兵去侦查敌情。”

“太累了就在敌营附近的小山上给睡着了,不知道是不是呼噜声太大被敌人发现了,敌军慢慢的从山下包抄上来打算活捉。”

“奇事在这时发生了,一只蛇追着一只大老鼠,大老鼠慌乱之下跳到了士兵的脸上,士兵吓得大叫。”

“被惊醒的李世民这才发现有敌人,于是赶紧跑了,最终死里逃生。”

“你说这天寒地冻的,谁也不好好冬眠。”

“如果不是史书瞎编,那就是老天爷帮忙了,专门派蛇和老鼠去提醒李世民。”

李世民:确有其事,多亏了大老鼠,朕那时才能死里逃生。

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他不禁后怕不已,差点就被敌人活捉了。

他去侦察敌情,由于太过劳累,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谁能想到被敌人发现了,还好一蛇一鼠帮了他大忙,这才没有让他沦为阶下之囚。

至于大冷天的,为什么还会出现蛇和老鼠,他也不清楚其中的原因。

他只能把这归结于自己有大气运在身,这才能在危险时刻化险为夷。

毕竟他是真龙天子,能够得到上天的垂青也是理所应当的。

“通过侦查,李世民得出结论,敌军的战线拉的很长,前线的宋金刚已经粮草吃紧了。”

“这时候别跟敌人打,耗着敌人,然后派军去骚扰敌人的后方。”

“再加上敌人这么长的运粮路线上还有两座唐军孤城,在孤城的配合下,敌人断粮指日可待,到时候就可以出击了。”

“620年,武德三年二月,宋金刚终于因为军众饥饿而逃遁,李世民率军追击。”

“宋金刚排列军阵,南北七里长,以抗拒李世民的大军。”

“李世民派总管李世勣、程咬金、秦叔宝抵挡宋金刚的北面军队,秦武通抗击宋金刚南面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