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妹,你是做什么来的?”
方南枝也不认生:“我是找我哥哥来的,秦彦去哪啦?”
她一问,立刻就有人开口:“我方才看他去后院了,往那边走。”
方南枝道了谢,又像小鸟似的飞走了。
后院茅厕,这会儿秦彦已经从茅房出来了,衣着整齐。
门口站着个少年,看见他出来,进去帮忙挪了凳子,转身就要帮忙推轮椅。
“不用了清临,我自己能走,今日多亏了你。”
帮他的正是魏夫子的儿子,魏清临,心性单纯,他看到秦彦腿脚不便,就跟着来帮忙,一点都不嫌脏地帮他抬了凳子,还在这里守着。
他做的已经够多了,秦彦心中感激,但也不想要他事无巨细地照顾自己,能做的他更想自己做,想同他像正常同窗那样相处。
“行,那你累了就告诉我。”魏清临也不强求,“对了,我有个问题要请教。”
“你说。”
“《中庸》中说,道不远人,人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前些日子,我因这句话同人辩论了一个时辰,想听听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今日在课堂上,秦彦对几次提问都流畅作答,很多书本倒背如流不说,还懂释义,大出风头,他爹魏夫子夸赞有加。
魏清临就佩服读书好的人,当时就有心结交这位新来的同窗,要不是下课的时候想抓着他问问题,也不会发现他有难处。
“这句话表面的意思是,修中庸之道的人,是不可能离开人的,如果一个人修道而远离的其他人,那他修的就不是真正的道。”
“要理解意思,其实就是在说,中庸之道不能离开人而存在,他时时刻刻在人的身边,如果中庸之道脱离了人,脱离普罗大众,那这种‘道’也就失去了他它本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秦彦的解释非常容易理解,还会添加一些自己的观点,能让魏清临能够看到第三人的观点,他恨不得当时就有纸笔能够记下来。
他有些沉浸,直到秦彦的轮椅突然停下来,他才发现,他们被人拦住了。
一看见眼前的四人,尤其是打头的刘明策,魏清临就皱了皱眉。
刘明策是地主家的儿子,是班里学业最好的,但人品实在是一言难尽,魏清临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