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辽东日报连续出现数遍文章,介绍移民的不易,以及移民到华夏平原的政策。
报纸上,一些辽东大学教授批评政府,认为不应该拉如此长战线,应该层层推进。
更有人认为,辽东政府在务实上面不足,百姓大会院会并未发挥该有的作用。
8月的襄平还是有些炎热,刘恢习惯到街上吃早餐,顺便听听大家议论。
刚开始时,第一次看到刘恢,不少人都围聚过来。
人就是这样,天天见面大家都疲劳了,所有人好像习惯了刘恢时不时出现在襄平街头巷尾听大家讲述一些民间趣事。
大家也逐渐习惯把刘恢当成一个普通人,这正是他想要的生活。
“你们说说,这报纸批评有没有道理?”
“我觉得这些学者是吃饱了没事干。”一个青年拿着报纸气冲冲的说道。
一旁的刘恢心想,这还是一个愤青?
“年轻人,我不觉得有什么错?”一位年近三十的人在一旁说道。
“为什么?”
“你们想啊!姑且不管对错,起码是不同的声音。
报纸上不是常说吗?政府要多听取大家意见,他们站的位置看待事情不可能和政府都一样。
辽东现在大家可以随便议论,这不好吗?你去看看中原朝廷,你敢议论官员,很可能就被抓起来了。
如果大家都不敢说了,那就走回头路了。”
“好”旁边几人在叫好。
“殿下,今天还打包带走吗?”店家已经习惯了,刘恢吃完后通常都会打包几份带走。
“老样子”。
“得嘞”
“殿下,你来评评理,这上面说劳民伤财,真是这样吗?”青年感觉自己十分委屈,看到一旁的刘恢随即说道。
另外几人才反应过来,自己几人当着刘恢的面大言不惭的议论。
刘恢笑呵呵的说道,“我们政府是做事的,好坏应该交给所有百姓来评判,我们自己没有资格给自己打分。”
旁边一青年听到刘恢的话,激动的喊道,“好”。
问话青年听完刘恢的话点了点头。
“殿下,我知道了,这些事情或许只有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知道值不值?”
刘恢并未回答他的话,“你是学生?”
“我现在是司法大学大二的学生。”
“不要有心里负担,大家都可以坚持自己观点。
辽东政府一直在说,只要不是分裂辽东和民族,所有言论都是允许的。”
“殿下,像我们这种都快三十了,想读书、当兵,又觉得年龄大了,不知道未来究竟做什么?”刚才和青年说话的男子说道
“你现在是?”
“我是一名工人,想换个工作。”
“哈哈哈……”旁边不少人都笑了起来。
“你想做什么呢?”刘恢并未笑话对方,每个人理想追求不一样,不应该要求所有人必须服从他人安排。
“我想去草原经商。”
刘恢笑了笑,“经商并不容易,如果亏了怎么办?”
“我家里父母不在了,两个孩子也快读中学了,我家内人现在是纺织厂的一名组长。
本来家庭日子过得很好,不知为何?看到报纸上介绍草原,我就想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