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章 刘虞的见闻(2 / 2)

“一路上来,大问题没有,小问题还是有的。”

刘恢点了点头,历史上的刘虞就是一个重民生的人,担任幽州牧时,治下百姓对他认可度极高。

“哦?主要在哪些方面?”

“我去了一趟牂牁郡(今天贵州),那里不少家庭的人反感子女读书,他们认为,读书无用。”

“地方上的处理办法呢?”刘恢并不奇怪,每个人文化和认知都不一样,何况,这里主要居住的是少数民族。

“按照华夏法律,不能阻止孩子读书,也许是受到家庭和周边影响,孩子们好像也没有想过上学读书。

在他们看来,读书没什么用,种地不需要读书。”刘虞对着茶杯里浮起的茶叶吹了吹,接着喝了一口茶。

“比例有多少?”刘恢问道。

“不算多,主要是居住在远离城市的家庭。”

刘恢在思考,这种问题并非牂牁郡才有,应该不少偏远的地方都存在这种情况。

“还有吗?”刘恢从刘虞桌子上拿了一个记事本,随即摸出钢笔开始记录起来。

“还有就是,偏远地方个别家庭依然贫苦!”

“主要原因呢?”

“基本上都是因为家庭劳动力突然离世造成的。”

“乡村没有保障措施?”

“有,没有劳动力的家庭,土地纳入村里集体耕种,但是,每年春种秋收,所有的人都会先忙碌自己的土地,等忙完自己的,最佳种植时间快错过了,这就造成粮食产量远低于正常种植的土地。

华夏税收虽然低,但是毕竟是固定有这么多,这就造成这类家庭日子过得要清苦一些。”

听到刘虞的话,刘恢就像自言自语一般:“看来,政府还得持续给这样的家庭减负才行,否则,就会造成恶性循环。”

刘虞微笑着说道,“实不相瞒,现在华夏的贫困家庭也比朝廷时期富裕家庭日子过得好。

朝廷时期,很多家里就一条补了又补的裤子,谁出门谁穿,更不要说吃饭。

我刚刚说的家庭,基本吃穿没多大问题。”

“叔父不必劝我,这些问题都要想法解决才行。

如果拖下去,这些家庭就会很艰难。

华夏改革的核心:让所有的人在公平的社会里生活。

如果穷人过得痛苦,那就是我们这些人的责任了。

将来无法向历史交代。”

“任何时候这种情况都会出现,华夏已经做得很出色了。”

刘恢苦笑着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