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纪说道,“公则,按照你的分析,我们只能支持改革?”
“先看军队方面的意见,只要军队不反对,我们就支持。”郭图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到了赵国,为了安全,也为了便利,袁愧住进了王宫。
王宫之中,高干背着一捆树枝跪倒在袁愧面前。
“元才,这是何意?”袁愧平静的看着高干。
“叔外祖父,我因为报仇鲁莽,让赵国陷入困境。”高干并不善于表演,挤了半天,也没挤下几滴眼泪。
袁愧走到高干面前,扶起了他,“元才,起来,老夫认为,此事你没有错,反而有功。”
“叔外祖父,此事是干引起的,怎么会没有错?”在袁愧的帮助下,高干放下了背上的树枝(有可能荆条不好找)。
“袁熙杀害父兄,妄图对抗华夏,险些致使赵国灭亡,这是他咎由自取!”
袁愧的话让高干心里安稳了不少。
“叔外祖父,新王年幼,今后就留在赵国吧!”高干是一个粗人,他不知道如何试探袁愧。
“元才,我问你,这样提心吊胆的生活,心里不累吗?”袁愧这种官场老狐狸,一眼就能看穿高干的想法。
“实不相瞒,累,如果有得选,我宁愿归隐山林!”高干说道。
对于高干,袁愧是有所了解的,高干的能力和品行都没得说。
“那么你没想过,让赵国重新走一条道路,自己不仅能青史留名,也让子孙后代放心在这里生活?”袁愧直言不讳的说道。
初来赵国,在袁愧的计划之中,高干是首先要拉过来的力量。
高干政治能力虽然不是很强,但是,袁愧的话他立马就明白了。
“叔外祖父的意思是,学习华夏制度?”
袁愧说道,“当今世界,最主要的两大制度,一个是以华夏为首的社会制度,一个是王权制度。
对于统治者来说,后者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叔外祖父,高干愚笨,不过,只要利于赵国长盛不衰,高干会听从叔外祖父之言。”高干想了想,表态道。
“元才,实不相瞒,临出发前,我和华夏大统领刘恢见了一面。
如果赵国改革,华夏会有很多支持。”袁愧自身筹码太少,不过他清楚,华夏在大家心里意味着什么?
高干心里泛起一阵涟漪,他暗道一声,果然!果然是华夏在背后支持。
袁愧这句话也是明晃晃告诉他,自己背后站的是华夏。
“赵国和华夏今后如何定位关系?”
袁愧满意的点了点头,高干很是聪明。
“政治盟友、军事盟友,也就是说,赵国未来就一个方向,政治改革以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国家安全交给华夏。”袁愧直言不讳的说道。
“叔外祖父,你是担心军队不受控制?”高干有些佩服袁愧,这个年龄,依然思路十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