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天门客栈7(1 / 2)

薛恒怔怔地望着这片大山,心潮起伏、神思不属。

这片大山名为雅布赖,东北——西南走向,横贯阿拉善右旗中部,山体由红褐色风蚀岩石构成,平均海拔在一千六百米到一千八百米之间,为巴丹吉林沙漠东缘的重要屏障。其中有道闻名于世的大峡谷,由谷底向上仰望,可见曲折细小的裂缝外一线天空,故此得名“一线天”。峡谷两侧崖顶,当地牧民放牧其上,相见而不相接。

十余年前薛恒曾到过此山,还在山中逗留了不少时日。那一次,师徒六人齐整北来,由河套入蒙地,再到雅布赖山。

回想往昔,点滴在目,两位恩师风采盖世、冠绝天下,师兄弟四人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再看今朝,物是人非,恩师、师兄相继惨死、天人永隔、迷雾重重,己身蒙冤受创,携孤流离,历经万险,赛过丧家之犬。今夕比照,恍如隔世,不胜唏嘘。

正所谓望山跑死马,明明就在眼前,仍旧用了小半日时光,才到了山脚。

山中地势崎岖隐蔽,战马无法骑行,薛恒弃马步行,凭着往日记忆,避过淳朴勤劳的当地牧民,带着萧正阳辗转入到峡谷中。途中所见,生于峭壁绝地的榆树、肥硕壮美的白绒山羊、清澈无声的涓涓细流……所见所闻,一切同印象中别无二致,无情的岁月似乎并未在这片山川中留下时光的烙印。

寻了处靠近溪畔的小岩洞,顺带捉了两只嘎达鸡,生火烧烤,饱餐一顿。

萧正阳仰躺于岩洞中,身垫干燥的枯草,呼呼鼾睡。他早已习惯了每日颠沛的生活,不管身在何处,只要有薛恒在身边,便是天底下最踏实、最安稳的地方。

薛恒背靠岩洞口石壁,不时拨弄着噼啪作响的篝火,仰望繁星璀璨的夜空,盘算着今后的去向。

他首先排除了东去之路,因为他正是由东而来,深切体会了各中凶险,实在不愿再历险地;接着又否定了南下之路,过了河套一带,便是重回朱明疆域,同样是一条荆棘密布的老路;西行则需先穿过一望无垠的巴丹吉林沙漠,其中的恶劣艰难,不言而喻,自己有伤在身,萧正阳正值年幼,实在无力与自然抗衡;北上之路,亦非佳选,北地不比南方,秋短严冬长,眼下虽是秋季,晚间寒气已有逼人之势,愈是往北气候愈是苦寒,过不了多少时日,天地苍茫、生机绝迹,凭空想象,就足以令人心生余悸;留在原地,短暂的秋天过后,涓流便会隐于地下,猎物藏匿深山,不时会有左近鞑靼部落的人入到山中巡视探查,且离朱明疆域也不过数百里之途,难保不会将消息传出,还有那强大阴险的神秘势力,不知是否掌握了自己的行踪,也不知后续是否还有更为惊天动地的谋划,诸般顾虑、无尽险阻、扰人心神。

山风呼啸,锋利如刃,如泣如诉,裹挟透体寒意,沙土随风奔走,各种怪响此起彼伏,篝火明灭不定。

薛恒下意识的紧了紧单薄残破的外衣,回看萧正阳依然踏实安睡,丝毫未受山风袭扰。思来想去、各方权衡,无有妥帖之法,不禁生出天下虽大,却无容身之地的感慨。轻轻一叹,望着随风翻滚的鸡毛,想到该设法打些猎物来,用它们的皮毛制成衣帽,取暖御寒。

“那边有火光!”正当薛恒出神之际,远处忽然传来一道带着兴奋的呼唤声,听口音分明是中土之人,身子本能一凛,迅疾操起脚边的血舞刀。脑中出现的第一反应是灭火藏身,转而一想又觉不妥,不知来人虚实,而且对方既已看到火光,如此一来反而有露怯心虚之嫌,不如大方端坐原地,以不变应万变。于是放下了手中兵刃,稍稍挪了挪身子,从最好的方位护住睡在洞中的萧正阳,垂首竖耳,静待对方抵近。

少顷,清晰可闻两道轻重不一的踢踏脚步声从山道上传来。篝火光芒所及,两名光头男子相互搀扶而来,着装怪异,非汉非胡,浑身上下,血迹斑斑,多有创伤。其中一人年岁与薛恒相仿,三十出头,生得凶狠丑陋,称之为面目可憎也毫不为过,腋夹一柄金色禅杖,随着行走晃动,其上金环叮当作响;另一人生得一张娃娃脸,薛恒一时也判断不出其年岁,只见他脚步虚浮,气息微弱,显然是身受重伤,全靠前者搀扶才得以免力前行。

双方相距约莫六七丈之时,容貌凶丑之人同薛恒四目对视,身形稍有凝滞,眼中略有惊诧之情。缓步近前,手掌一翻一甩,嘭然声响,禅杖入地半尺有余,好似榆树屹立,跟着再小心将重伤之人轻放在地。

萧正阳被突如其来的撞击之声惊醒,一面睁开惺忪睡眼,一面翻身而起,迅疾躲到薛恒身后。饱受数月艰险生活的磨砺,促使他的神经变得异常敏锐警觉,警惕地望着不知何时来到的两位陌生人,小声叫道:“恒叔……”见薛恒神色平和,轻拍己肩,心中稍定。

容貌凶丑之人这才注意到形貌怪异的萧正阳,目光游弋,徘徊于薛、萧二人身上,惊疑不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