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苍黄翻覆4(1 / 2)

跳出无休止的死循环,高忠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毛伯温其中一段话的后半段——到那时,虽说外围战事不利,但好歹也是情有可原,处罚是无可避免的,保命总还是成的。

按照毛伯温的分析,保住性命已是最好的结果。

既是最好的结果,那便是最难实现的结果。

既是最难实现的结果,必然要历经千难万险。

历经千难万险,却仅仅是为了保命。

活着,是一切的根本。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活着,都会有无数种可能。

有的活着,生不如死。

高忠早就过了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为了活下去的阶段,久到他自己都快记不清了,如今他所追求的是活得好。

可现在却有人告诉他,将重回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为了活下去的日子。

他本能的否定了此论断,想要寻找到有力的依据予以反驳,当他绞尽脑汁地苦思一圈后发现,并没有可以摆到明面上来说的依据。

他承认事情确实很棘手,清楚毛伯温肩负的担子很沉重,知道他与毛伯温是荣辱与共的同船人。

同船,并非同命。

在他的认知中:毛伯温已是花甲之年,正经的科举入仕,宦海沉浮数十载,有过失意,也立下过不少功勋,还获得过朱厚熜专门为他写就的诗作,凭借这些荣耀,当事件落幕时还是以活命收场,仍旧能获得一个晚年的安享,基本的体面不失,他人的尊敬不缺,此样人生,实属上乘。

他认为自己跟毛伯温是截然不同的:有年龄的不同,他还不满四十岁;有功绩的不同,纵使无过,前半生的功绩,不足以支撑起他的余生安泰,何况还是犯错后的黯然退场;而最大的不同,在于世俗礼法约束下的身份不同,毛伯温是一个完整的男人,而他不是。

基于以上种种,他认同毛伯温的艰辛与不易,更坚信自己的处境比毛伯温更难。

既然生出了困境有轻重之分的认知,想当然的会延衍生出相应的决心也会有大小之分的想法。

高忠相信毛伯温已经使出了全部的十分力,但他希望毛伯温能使出十二分力,那样或许结果能够变得更好些,比“最好”、“最难”,再好些。

他的念想从未熄灭,他仍想立功,再凭借功劳更进一步。

抬望星空,漫天繁星争相闪耀,倍感孤寂。

某个瞬间,高忠的思绪恍惚了。

正常情况下,不会有哪个男人的志向,是成为一名阉人,大多是身不由己、迫于无奈。

男人被阉割之后,身体上缺失了极重要的一个部分,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人。

随着这个重要部分的缺失,连带着精神上也出现了重大缺失,他们变成了另外一类特殊的群体。对于这种特殊,不光是旁人这么认为,他们自己也是这么认为。一个正常男人拥有的愿景与抱负、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基本上都在那一刀后,断去了瓜葛,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