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危局前传63(1 / 2)

大明危局 老文说 2257 字 1个月前

第六十三节 更替

看着皇宫里升起的大火,燕王朱棣满意的笑了,看来这应该是李景隆安排好的杀手做完事了,那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皇宫登基称帝,没有了建文帝,长江上游和江南的几十万大军便也就没有了出师的名义,自己一道圣旨下去就能将他们都安抚收编。

就在朱棣志得意满的想要进入皇宫的时候,却在皇宫的大门口被一个小官拦住了,这位刚刚才三十岁的八品小官,就是建文二年的殿试进士,翰林编修杨荣。朱棣一看有个小官拦住宫门,不由得冷冷说道:“你想干什么?”杨荣下拜施礼道:“微臣只是想来问问,燕王殿下这是要先进宫登基即位呢,还是要先去拜谒先帝陵寝?”

燕王闻言一惊,脑中轰然作响,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一时得意忘形,险些犯下一个天大的错误,自己可是打着清君侧正国本的名义来的,此时进入南京,当然应该先去父皇的陵寝拜谒陈情,如何能急着进入皇宫而落人口实,于是点点头道:“本王只是看皇宫火起,过来吩咐人赶紧灭火,不可使火势蔓延,而后自然是要先去拜谒父皇陵寝的。”

杨荣再拜施礼道:“如此,微臣恭送燕王殿下。”燕王点点头道:“你是何人,现居何职?”杨荣回道:“微臣乃翰林编修杨荣。”燕王微微眯起眼道:“那朱允炆只亲自主持了一次殿试,你身为他亲点的二甲进士,这么快就急着投靠新主了?”

杨荣不悲不亢的答道:“微臣不知有什么新主旧主,只知大明天下需要一位明主。”燕王朱棣闻言满意的点点头道:“似你这般人才,可还有谁?”杨荣朗声答道:“还有微臣的同科进士杨寓、杨溥、金幼孜,都与微臣年纪相仿,皆为治世之能才,此时也都与微臣同在翰林院做编修。”

燕王点点头道:“这些人本王都知道,可惜了,那朱允炆自己唯一一次主持殿试选出的人才,却不知任用,只会放在翰林院里任其闲置,可见这般奸臣妒贤嫉能,误国之深啊!”说完之后,燕王便转道去了朱元璋的陵寝拜谒,但同时也记住了这些大才的名字,从此,大明的朝堂将不再是一帮心有余而力不足虽文才出众但做事平庸的大臣执掌。

这几位大才里,此时年纪最长的杨士奇也不过三十五岁,金幼孜三十三岁,杨溥和杨荣都是刚刚才满三十岁,这都是建文二年春闱之后的殿试中钦定的二甲进士,此时全都是都是没有实事可做的翰林院编修,若是建文帝知道自己居然放着这些能助他守住大势的治世能臣而不知使用,不知会作何感想。

当蒙禹和马子同再次回到小院的时候,已经是申时将尽了。看看互相的面色,两人就已经知道,应该是都劝说失败了,蒙禹率先开口问道:“方大人怎么说?”马子同无奈的摇摇头道:“义父说,他就等着燕王去杀他,陛下是听从他的劝告才留在南京的,既然陛下自焚而死,那他方孝孺一家就该为陛下殉葬。”

蒙禹点点头道:“师娘说的也差不多,他说师父是带着陛下亲手交给他的传国玉玺去督师的,师父未归,她们如何能独自逃生。”马子同眉头紧皱的说道:“那怎么办?难道我们就不管了?”蒙禹摇摇头道:“当然不是,如今燕王刚刚进城,举措不明,他们或许还不知道结局会如何,等到燕王做出决断,他们或许也就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了,到时候我们再换个角度前去劝说,或许就能劝服他们。”

马子同点点头,不无担心的说道:“那燕王真会大开杀戒么?我倒宁愿他做个宽仁之君,也就不需要我们再救人了。”蒙禹抬眼看看皇宫方向,悠悠说道:“但愿如此吧,我也希望是我推测错了,只要不开杀戒,就算把师父贬为庶民都好啊!”

可惜,这一切并未向好的方向发展,燕王朱棣在拜谒完皇陵后,便进了皇宫,首先便是搜寻建文帝的尸体,可惜,在发现的众多烧焦尸体中,宫女太监们几经辨认也只辨认出马皇后的尸体,却没有找到建文帝和太子朱文奎的尸体。

燕王正在犹疑之时,有太监来报,在皇宫墙角下找到了建文帝的二皇子朱文圭,燕王立即叫人把他带来,可不管怎么问,这两岁的小孩都只会说有刺客,再问其他的什么都只会回答不知道,燕王恨不得当场砍了他,可想想毕竟只是个两岁的孩子,也不好违背朱元璋不得伤他子孙一人的遗旨,只能将朱文奎送到凤阳老家软禁起来,而且这一关就是五十五年。

没有见到建文帝的尸体,让燕王暴怒不已,连忙唤来李景隆,厉声呵斥道:“你安排的好事,为何不见那朱允炆的尸体?”如今浦口还在徐辉祖手上,徐州、济南还有江南地区也都仍在,那黄观督师二十余万在外,还有那按兵不动的梅殷手握四十万大军,如果让他逃了出去,这仗还要打多久?”

李景隆拜服于地惶惑的说道:“臣问过那刺客,他确定朱允炆已经被他刺死,只是临死前要求他放过小儿朱文圭一命,是不是那些烧焦的尸体中已经无法分辨了?”燕王暴怒的吼道:“尸体能烧焦,可身上的衣服配饰能看不出么?这些尸体里哪一个是相符的?又哪里还有一个七岁孩童的尸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景隆一时惶惑无措,可也疑惑的说道:“可臣一直派人严守皇宫四周并未见人出去,而且既然宫中起了大火,就证明刺客的确得手了,更何况还有马皇后的尸体也在······”李景隆越说声音越小,因为他忽然觉得这确实连他自己都无法相信。

燕王心中虽然暴怒,但想到李景隆毕竟是开门迎降自己的大功臣,也还要为安抚投降的百官做表率,于是也缓和了面容说道:“曹国公起来吧,这事也怨不得你,你且先负责好南京城防,该抓的抓,勿要走了一个奸臣!”李景隆连忙领命而去。

接下来,便是群臣和朱棣上演劝进和谦辞的传统戏码了,从六月十四日开始的三日里,群臣三次劝燕王朱棣登基即位,而燕王则三次推辞谢绝,直到六月十七才接受了劝进,再次拜谒朱元璋陵寝告慰后举行大典登基为帝,待要颁发圣旨,却遍寻不着传国玉玺,在知道传国玉玺被建文帝交给了黄观带走之后,燕王更加愤怒,一旦建文帝和黄观汇合,有了玉玺,他就可以颁布圣旨兴兵讨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