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昆仑玉缘(一)(1 / 2)

捡漏王陆飞扬 彭文鸿 3159 字 2个月前

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陆飞扬打小起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

这是溶进血脉中的东西,不会因为时空的变幻而有所改变。

所以,他还是秘密的去了一趟缅北,开始了新的布局。

结果也算不错,不仅为飞虎集团找到了新的翡翠矿区,同时还加固了与范家的联盟。

当然,飞虎集团与吴天芒之间的合作也基本谈妥了,也签订了协议,就看以后双方落实的情况了。

吴天芒将军还特别给力,暗中帮助他和史密斯见了面,双方进行了“亲切而友好”的沟通。

从史密斯等人哪里获得的许多绝密情报,陆飞扬都及时发给了郭晓峰,让他的这次缅北之行更有收获。

这样一来,纳迪铜矿的易主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

处理好之后,他又带着万钢卢林马不停蹄的赶回了香江,第一次陪爷爷陆春林过生日。

在香江逗留期间,他还和这边的商业伙伴、博物馆合伙人进行了沟通,以陆氏慈善基金执行董事的身份参加了当地的一些活动。

另外,他还到正道集团拜访了新任董事长贺宇光先生,将飞虎集团与吴天芒将军一方协议中的一些条款落实了下来。

当然,还有对集团各公司的视察,也在行程之中……

将萧雅洁送上飞往京城的飞机后,他带着万钢卢林去了羊城,从哪儿直飞乌鲁木齐。

不过,他此行的目的地不是这里,而是转机到了和田。

或许你已经猜到了,陆飞扬终于要去找和田玉了。

和田玉色泽高雅,温润细腻,质地坚韧,被公认为“华夏四大名玉”之首。

考古研究表明,早在上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已开始认识和利用和田玉了,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有和田玉的称谓。

在秦始皇统一华夏的时候,和田玉因产于昆仑山被称为“昆山之玉”,后又因位于于田国而被称为“于田玉”。直到清光绪九年设立和田直隶州时,才被正式命名为“和田玉”。

清代,是和田玉的大成之时,极受尊崇,最有名的莫过于乾隆皇帝命人雕刻的“大禹治水图玉山”,它是华夏玉器用料最多、用时最长、花费最大的玉雕艺术品,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

新千年之后,华夏国力日盛,老百姓生活富足,加之和田玉的资源枯竭,价格也就水涨船高,据说最高的时候,一克和田羊脂玉的价格就高大十万元,应证了“黄金有价玉无价”那句古话。

传世珠宝既然是业界龙头,自然绕不过有国玉之首称誉的和田玉。

所以,陆飞扬来到了和田,希望有所收获。

“陆董,欢迎您来到和田!”

走出机场,陆飞扬被飞龙物流和田负责人马云峰一眼就认了出来。

“辛苦你了,马经理!”

来之前,陆飞扬了解过这边的情况,知道马云峰这个人。

“谢谢陆董!那我们先去酒店还是?”

马云峰不敢自作主张,必须得请示陆飞扬。

“先去酒店吧!”

陆飞扬说道。三个人的行李虽然不多,但坐了这么长时间的飞机,修为最差的卢林还是有点疲惫。

到马云峰订好的酒店办好了入住之后,陆飞扬来到和田分公司与高管们见面座谈,并一起共进晚餐。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在马云峰的陪同下,来到了和田当地最大的玉石市场。

了解和田玉的人都知道,以前人们口中的和田玉是指产自昆仑山及附近河流中的玉石,主要成分是透闪石。

而现在,只要是主要成分是透闪石的玉石,都被称之为和田玉,产地可能是和田,也可能是其它地区,甚至是国外。

与翡翠一样,和田玉也有山料、水料和山流水之分。

所谓玉出昆仑,从昆仑山中开采出来的就是山料了。

而水料是最好的,因为它从矿脉上脱落之后,随着雪山融水进入河流,经过砂石磨砺和水流冲刷,以及矿物质的浸染,变得圆润、通透、色彩各异,这就是俗称的羊脂玉。

至于山流水则是介于两者之间……

而最好的羊脂玉,就产自一条叫做玉龙喀什河的河流之中。

这条河,也叫白玉河,流过的地方就有和田。

和田的玉石市场就在玉龙喀什河旁边,是一条数公里长的街道,离他们住的酒店不远,陆飞扬他们赶到的时候,这里已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师傅,和田玉就在这些石头里面吗?”

陆飞扬他们最先看到的,就是摆放在街道两边的一块块石头,业内称之为石包玉。

“万钢,你们先试试这些石头,看能不能从里面看到灵气!”

之所以先看石包玉,陆飞扬是想考考自己的弟子。

按万钢现在的修为,应该是能够看到灵气的,而卢林稍差一点。

也就是说,有灵气的石头里面肯定有玉,这是陆飞扬在缅北的翡翠矿区考校过两人的。

“师傅,这块石头里面应该有玉,就是不知道大小好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多久,万钢就指着一块磨盘大小的石包玉对陆飞扬说道。

“嗯,有进步!”

陆飞扬夸了万钢一句,随即又回头问道:

“卢林,你有没有发现?”

“师傅,我还没有发现!”

卢林摸了摸头,略显尴尬的答道,在浪倾矿区,他也能轻松的发现有灵气的毛料,而现在不行,两个人修为上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这里的很多所谓的石包玉基本上都是纯粹的石头,但是也不能否认,有些石头里面还是有玉石成分的。

至于取料,陆飞扬只能说一声呵呵。

但是,也不排除意外,很快陆飞扬就有了发现。

那是一块数吨重的石头,一堆人围着,正在考虑要不要下手。

这块石包玉的皮不是一般的厚,足足有上十公分,陆飞扬“看到”里面也确实有“肉”,而且品质非常高,最少达到了一级白玉的标准,完全没有杂质和绺裂,假如不是油润度稍微差点的话,是完全可以当做羊脂玉来处理的。

虽然因为石皮太厚占了一大部分,但里面的玉肉依然十分可观,而且形状特别规整,是最适宜于取料的那种,陆飞扬粗略的估计了一下,取出的玉肉能够切9到10刀,保守可以出20个左右圈口不一的手镯,再加上手镯芯和边角料等,它的价值相当可观。

接下来,本想询价的陆飞扬发现自己不用操那份心了,因为已经有人操着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和摊主在讨价还价。

正在和摊主商谈的应该是一伙人中领头的,他有五十来岁,穿着带花的T恤,梳着标致的大背头,胸前斜挂着一个鼓囊囊的大皮包,一看就是有钱的主,不过谈判显然没有成功,几分钟后那个挎包的男人就带着同伴去了下一个摊位。

走了一位,马上又有几拨人先后和摊主讨价还价,然后像上一拨人一样,也离开了,没办法,摊主死死咬着自己的要价不放。

陆飞扬虽然在一边装着看摊位上的玉石,但是对于他们低声交谈的内容一清二楚。原来,摊主对自己出手的这几块石包玉的期望值非常高,尤其是最大的这一块的表现是最好的,单单这一块,要价就超过了百万之巨。

可惜的是,对这块石包玉有意向的人不少,但是一听到摊主的报价,讨价还价没有结果后就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