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近乎无人行走的小径突然人声鼎沸,贫瘠的土壤仿佛莫名生出了花,在远离城邦的乡村小路上,男女老少如蚂蚁般来来回回,他们或担或背,将一袋袋小米运出去,又将一袋袋盐糖运回来。
慧娘挤在人群中,身旁的丈夫担着盐糖,她则抱着一袋蜡烛,粗糙泛红的脸上不由露出笑来。
“慧娘的兄弟真有本事!”
“多亏了慧娘。”
慧娘抱着麻袋的手更紧了,别的村民换麻袋都需要用小米,只有她,因着兄弟在为汉人做事的缘故,没用任何东西就换到了这装蜡烛的麻袋,这一点小小的好处,在村民们眼里,俨然是她巴结上了汉官的证据。
“够家里吃几年了。”丈夫这几年越发苍老的脸上也焕发了几分容光,他的腰都被压弯了,但却一点不显得愁苦,他甚至还能冲慧娘笑,“换一些出去,喜娘就能娶到丈夫了。”
慧娘连连点头。
“要盖屋子。”惠娘提起女儿的婚事,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了,“多换一点,家里还有小米。”
丈夫左顾右看,确定乡亲们没有在意他们,才小声问:“阿布他们什么时候走?”
慧娘:“他说只停两天,明日就走了。”
夫妻俩对看一眼,都不由叹气,不过慧娘安慰道:“就算留下来,家里也没小米了。”
村民们的积蓄很有限,更何况小米也是他们的主食,不可能全部换出去,现在换出去的这些,之后还要用换到的盐去周围的村子换回来,否则冬天会饿死人。
丈夫的腰更弯了。
他们一家只是普通的农户,买不起牛羊,比牧民更穷,种出来的粮食交完税后就不剩多少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们的孩子不多,只生了两个,两个都活了下来,都能干活了。
如死水一般的生活,看不到任何能往上爬的途径。
“但是……”慧娘小声在丈夫耳边说,“阿布说,以后还会有汉人经过,还会停下来做生意,只是今年我们没有小米了,明年……也要等大半年。”
汉人即便日日来又有什么用?小米需要时间种植生长收获,他们的本钱很有限,能够交易的成本很少,可慧娘却不想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
“喜娘成婚了,还有走山娘。”慧娘想到女儿,“他的彩礼也要攒,如果要给他娶媳妇,那也要建新屋子。”
提起这个,慧娘就止不住地头疼。
走山娘的身体从小就不好,他和喜娘是双生胎,但恐怕是娘胎里没有姐妹厉害,喜娘生下来就健康白壮,走山娘则瘦瘦小小,即便好不容易养大了,走山娘也干不了重活,只能在家里做些小活计,喜娘则要跟着父母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