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吹拂,朱嘉禾又一次将小船推上岸边,她抹了把额头的汗——天气越来越冷,能摇船卖货的机会越来越少,往年这个时候,家里总要面对近乎断粮的危险。
“小朱!你娘呢?”隔壁的大婶担着扁担,藤框里放着她自己捏得饭团。
渔民们出海,通常都是带着干饼和饭团,在海上只图快些填饱肚子,并不贪图什么味道。
朱嘉禾将额前的碎发捋向脑后,小麦色的脸上露出有些无可奈何地笑容来:“我娘卖饼去了!”
大婶气道:“昨儿叫她今日等我一块,你回头说说她!怎么遛人玩?下回不问她了!”
说罢,大婶慌张的担着扁担大步朝码头走去。
虽然已是寒冬,可今年的日子并不算艰难。
近海虽然打不到什么鱼,来往的商船也少了许多,但活并不少,新官府招了许多力夫和贫民建窑烧砖修路,这些人得了钱总是要花销一些,许多渔民就做起了这些人的生意。
连洗衣坊都没有停工,以前给船工浆洗衣裳,如今给修路工洗,生意反而更好。
尤其如今盐价便宜了,鱼刚打上来就腌上,总算能卖到商人手里。
以前明明靠海,有海盐能用,可普通百姓不懂怎么制盐,自己弄出来的都是苦盐,但要买,那又是一大笔钱,卖腌鱼的钱比不上买盐的钱。
明明守着鱼和大海,可日子苦的一眼望不到头。
朱嘉禾将挣来的钱放到家里,她爹娘胆子小,不敢将家中的铜钱银块都拿去换成纸币,只换了少少一部分,剩下的装在罐子里,又埋进屋后的院子。
不过由于大商户都开始只用新钱结账,船主从她手里买东西也开始用新钱,所以家中的纸币日益增多,她也开始逐渐习惯不带铜板出门。
刚到家,朱嘉禾去舀了一碗凉水,这是她娘临走前给她备好的凉白开。
他们一家都是成人,每天只用早上去上扫盲班,虽说有些耽误功夫,不过好在如今有多的活路,即便早上不出海也饿不死。
这对朱嘉禾而言格外新奇。
她还小的时候,娘出海摇船都带着她,自懂事起,一家人总没个得闲的时候。
周围的家家户户都是如此,靠海吃海,不靠海就没饭吃。
朱嘉禾灌完一碗凉水,不由打了个哆嗦。
如今家里爹去修路,娘在码头卖些饭团咸菜,她在海上做做生意,一家人的日子也过得去。
“嘉禾!”外头传来女娃的喊声,“来人了!外头来人了!”
“快快!咱一块去瞧!”
海边没什么新奇事,偶尔看个热闹,也不过是什么怪物的尸体被冲上了岸,不过鲸鱼尸体冲上岸这种好事轮不到她们去抢便宜,毕竟龙涎香是好东西,贵得要命。
朱嘉禾忙走出屋,还没站稳,便被来人一把抓住手腕,干瘦有劲的姑娘头发凌乱,却格外兴奋地冲她喊道:“来了好多人!从钱阳那边来的!”
钱阳——对她们而言是个最近才听说的地方,虽说从没见过,估计这辈子也不会过去,但钱阳在她们心中就和说书人嘴里的天上人间一样,有吃不完的肉和粮食,人人都穿得好衣裳,都能读书识字,哪怕是稚童都能侃侃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