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八,天空碧蓝如洗,云朵似乎都知道这一日将要发生大事,早早远离了青州,只剩普射的阳光,偶有飞鸟展翅,扑扇着翅膀落在树梢,尾羽一翘,拉出一坨来落到树下的人身上。
换成往常,头上落了鸟屎的人定要吐口唾沫,再骂一声晦气。
可今日甚至没人察觉到自己头上落了鸟屎。
“别挤!别挤了!再挤成人干了!”
“往前头去!”
“前头没路了!”
青州城的百姓人挤人人挨人,携家带口的涌向坡口,坡下就是那艘怪物一般的巨船,就连久卧在床的老人,都被儿孙担着搬到了坡上来。
巨船下海,这样的奇景难得一见,多少人一生都看不到一回。
哪怕是要死的老人,此时也要来凑这个热闹,下了地府也好和“前辈”吹嘘。
自然了,如今青州已经没人敢公然谈论鬼神一说,甚至连祭祖都没了,最多也就清明烧烧纸,修祠堂这事已经没了。
富人家自然有些不满,穷人们则松了口气——祭祖是要花钱的,那些钱都足够儿女的彩礼嫁妆了,但不祭祖显得不孝,不想祭也不行,如今官府不许,那就不是他们不孝。
好处得了,又不必担骂名,好处是看得见的。
甚至死人下葬,也不像以前要圈好大一块地,备一口棺材,甚至还要准备陪葬。
如今下葬有两个可选,一是老式的土葬,但必须家中没有吏目官员,否则选了土葬,家中公职人员日后升职,涨薪,那都是要扣分的,并且价钱也高,毕竟是要选地的,得是无法耕种但又离城中较近的土地。
并且还不安稳,倘若那块地方要发展,那官府就会通知他们挪坟,不挪还不行,这是要签契书的。
还不许埋陪葬,因为讲究节俭,那么多活人都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死人在地府里烧烧纸衣就行,拿真布真粮陪葬,实在浪费。
另一样就是新式的群坟,有专人看管,清扫,清明节会挂上纸幡,墓碑也是都有的,唯一叫人接受不了的是新式的群坟只接火葬,人死了,骨灰只装一小盒。
富人们大多还是选前者,甚至哪怕家里有当官的晚辈,也不管晚辈的前途,一定要遵循老人的遗愿,让老人“入土为安”。
穷人们自然只能选后者了,一个人这么干是不孝,但周围人人都这么干的时候,那就寻常了,不必为了选坟的事耗费大量的财力人力,腹诽的同时也不由轻松。
如今人们花钱,大头其实还是修房、成婚、入土。
前两者的花销是不能避免的,但最后一样能省一笔也是好的。
尤其吏目们还一直宣扬火葬不是挫骨扬灰,而是尘归尘土归土,是人重回大地的仪式,土地滋养着人,人死后滋养土地,这是报恩。
虽然说这一套没能说服几个人,不过起码降低了穷人们的心理压力。
百姓固执的时候很固执,可一旦能得到好处,那灵活也是很灵活的,道德永远是随着实际情况转变的。
有些家中贫穷的子弟,将父母在群坟下葬,有亲戚指责的时候,哪怕自己不信,也要拿这话去堵嘴。
“尘归尘土归土!叔叔伯伯,倘若要我将爹爹土葬,哪里出来钱?!娃娃还小,托小学不收学费的福,家中还能糊口,要是拿钱去土葬,娃娃怎么养?书本都不买了吗?!笔也不买了?我穷一辈子,难道叫娃娃也穷一辈子?”
这话一出,长辈也不好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