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建好了,下海了,距离真正的启航日子便也越来越近。
对船长和船工们而言,两年多的培训终于到了验证的时候。
除了掌舵以外,这些在新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船长船工们,都学到了以前根本接触不到的知识,光会使用六分仪和星盘就是一道门槛,通过六分仪计算船只在海面与小岛或陆地的距离又是一道门槛。
且还要有专人绘制航路,并且记录气流。
为了给他们增加存活下来的几率,官府恨不得把所有上船的人都培养成全才,哪怕只是一个最普通的船工,也要学会最基础的急救知识。
官府不仅准备了大量的淡酒和西瓜,也仍然准备了淡水,只是配备了不少砒霜,不过砒霜有专人看管,随船的大夫会在船工们染上寄生虫后给他们配上打虫药。
如今的打虫药就是微量砒霜,草药的作用没有砒霜见效快。
这些淡水在饮用前也要经过过滤和煮沸,不过由于燃料有限,所以也是最后没有淡水补充时的最末选。
就连百姓们都翘首以盼着巨船启航的日子,这艘船实在太大,巨物崇拜重新兴起,几乎日日都有人跑到码头对着远处的巨船遥遥祭拜。
逼得本地官员没有办法,只能在巨船启航前让专人带着百姓参观。
民间的信仰实在纷繁复杂,老百姓是什么都不信,又什么都信。
有用的信,没用的也信,信祖宗,信神仙,信佛祖,自己都分不清各路神仙有什么分别,信动物的也不说,信器物的也多。
婉青跟在大哥身后,一家四兄妹挤在一处,手中拿着从码头长桌前排了一个时辰的队买到的参观票,这票价极便宜,一张只用两块,这便一家子都来了。
“怎的不搭木板,要搭船过去?”二哥不会水,又在印刷厂找了份日结工,对海边码头的事不甚了了,问出的话引人发笑。
婉青扯扯二哥的衣摆,小声说:“巨船吃水深,停不到码头近处来,从这儿搭木板过去,得多少木头?且不说中间断了还要丢人命,小船运去多好。”
二哥看了眼小妹,他有些讶异:“小妹懂得可真不少。”
婉青小声嘀咕:“常来海边的都知道。”
一艘小船一次只能载十人过去,这十人上了巨船也有人看着,他们只能看和走动,不能伸手触碰船上的任何一样东西。
大哥笑着说:“这船还是小妹亲眼看着造起来的。”
如今他们一家子大哥已然毕业,他于学业上实在没什么造诣,往年在家时虽是当读书人培养的,但只有死记硬背的功夫,因此上了三年学,也只能说是勉强完成了这边最基础的教育。
他自觉不是读书的材料,便在毕业后留校,专誊写试卷用于印刷。
收入不多,但胜在稳定,且学校包吃住,逢年过节也有年礼,养老钱也不必他自己交。
二哥倒是还在读,不过如今在读的是技术学校,学的是怎么造房子。
三哥也没读了,他比大哥还不如,死记硬背都艰难,如今租了个小摊子,卖些自己做的木工玩意,好在如今青州家家日子都不错,当父母的也愿意给孩子买点木雕的小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