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大!吃饭了!”妇人站在田坎边,手里提着装着午饭的篮子。
农人一向只吃两餐,只有农忙时才有这样的加餐。
阿大还不到二十的年纪,他听到呼唤才抬起头,赤脚走上田坎,伸手擦了擦汗,仰头朝妇人笑道:“娘!”
妇人也不自禁露出笑脸来,她看到堆积在田边的土豆,强忍着不让自己对着这些土豆跪拜。
阿大累了一个早晨,此时却依然神采奕奕,他指着那堆土豆:“咱们今年的麦子不必卖了,磨两回!也给娘和家里的娃娃补补。”
“都是菩萨慈悲。”妇人还是忍不住双手合十朝着远处拜了拜。
五通县已经多年没有这样的丰收了,官府派人来叫他们种土豆的时候,也是五通县最配合——实在是不管种什么都没什么收成,于是种什么也就不重要了。
在种土豆之前,五通县附近这些乡村的农人,只能想尽办法在农闲时外出做工,这边的乡村也是对女子外出做工抵触最小的,几乎是一有做工的机会,全家不管男女齐上阵,还有带着奶娃娃出去做活的。
五通县土地贫瘠,依山傍水的地方很少,就算有钱也能修建水利。
虽说新官府来了以后挖了不少水库,想储存丰水期的雨水和河流支流的水,但几年下来未见得有什么成效。
这也导致了五通县虽然轻工业正在稳步发展,但农业还是落后,本地根本无法做到自给自足,甚至只能喂活三分之一的人口。
妇人看着儿子把篮子里的饼啃完,也忍不住下地挖土豆。
“这土豆是个好东西,不那么喜水。”阿大提起土豆就有说不完的话,“我看过了,这一亩地怎么也有八九百斤,听说隔壁村有个老伯伯,一亩地起了一千多斤,农先生还教了我怎么做土豆粉,咱们卖一些,自己留着吃一些。”
阿大:“听说外头种土豆的不多,头一年还能卖上一些价,今年说不定就不必出去扛活了!娘也松快些。”‘
妇人这几年每到农闲都要进城,她其实年纪不大,但自认为已经是老人了,也不敢同年轻人竞争,从未想过进作坊当工人,但愿意去作坊做洒扫的活。
她干活老实认真,又从不跟人起口舌之争,作坊主也很愿意年年请她。
但这活并不轻松,作坊是没有铺设石板的,更没有水泥,许多污水要清理,常常弄得她一身脏污,每次做完工回家,她都要狠狠歇上好几天。
儿媳倒是进了作坊,如今五通县的各类小作坊层出不穷,儿媳进了做花露的作坊,算是家里最稳定的收入来源。
妇人偶尔会过去看她,给她带点东西,有时候也会带孩子们过去看娘。
平时孩子们还是在家,毕竟作坊提供的住宿也不是多好,虽然不是通铺,但也是木架子的上下床,孩子们过去了连个睡的地方都没有,要是租房,那儿媳这工就白做了。
家里长辈少也就这个坏处,妇人出去做工的时候,阿大就在家带孩子。
这两年孩子们都大一些了,托邻居平日照看,农闲时阿大也才敢出去扛活。
妇人弯着腰挖土豆,也喜道:“娃娃们就没吃过纯的麦饭,打了麦子先叫他们香香嘴,还有麦芽糖,去镇里的时候也带些回来,带一罐吧,他们都念多久了。”
“新衣裳也要买。”阿大叹道,“布价便宜,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