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皇帝的试探(1 / 2)

凤栖长安 杜发明 2916 字 23天前

自晚晴登上皇后之位以来,她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执行力,逐渐在后宫和朝堂建立了威信。然而,她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宫内外的管理问题,却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争议和暗流。对于皇帝而言,这一切都是一把双刃剑。晚晴的举措,既可能成为皇权的有力支撑,也可能因过于强势而对他的权威构成隐忧。因此,皇帝决定在一个适当的时机,对她进行一次全面的试探,既是考验,也是对她真正能力的确认。

一天,皇帝召晚晴至御书房议事。晚晴得知消息后,立刻换上端庄的服饰,与心腹宫女清荷一同前往。行至御书房门口,她轻轻抬手,示意清荷停下:“此番议事,你留在外面候着便好。”

清荷点头应诺,晚晴整理衣襟,迈步入内。御书房内书香弥漫,皇帝坐于龙案后,面色平静,却透出一股若有若无的威严。

“臣妾见过皇上。”晚晴盈盈下拜,神态谦逊而不失从容。

皇帝抬眼看了她一会儿,示意她起身。待她立于一旁,他才开口道:“近来听闻皇后在后宫内外颇有作为,不仅整肃了后宫规矩,还推行了一些针对朝政的建议,如此辛劳,朕心中既欣慰,也有些疑惑。”

“臣妾本为皇后,理当为皇上分忧。”晚晴微微一笑,语气不卑不亢。

皇帝点点头,取出几份奏折递给她:“这些是朕近来收到的折子,与你提出的改革相关。既然皇后如此关心国事,不如一并看看。”

晚晴接过奏折,心中已有几分明白,皇帝这是在试探她的政治判断力。她翻开一看,第一份奏折提到,最近在各地推行新的赋税减免政策时,部分地方官员因财力不足,私自向百姓加征捐税,引发了民怨。而另一份奏折则反映,新设的监察机构因未能与地方衙门协调好职能,导致效率低下,甚至出现了权力争斗的情况。

晚晴略作沉思,平静地说道:“皇上,这两件事的关键在于政策的执行力度和地方官员的素质。一方面,赋税减免虽为民众带来实惠,但若未事先评估地方财政的实际情况,便会造成现有负担的转嫁;另一方面,监察机构的确立虽然是为了加强管理,但若没有明确的职权分配,反而容易引发内耗。”

皇帝听后,目光微微一亮,却未作评价,只是淡淡道:“依皇后之见,应当如何解决?”

晚晴垂眸片刻,随后答道:“臣妾以为,赋税一事应先建立过渡机制。可由朝廷拨出一部分专项银两,用于弥补地方财政的缺口,以免地方官员自作主张。同时,还需加大对地方官员的培训和考核力度,确保新政得以贯彻落实。至于监察机构,可暂时设立一个中枢协调部门,负责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责分工,并对争端进行调解,以提高整体效率。”

皇帝略一沉吟,目光中多了一丝探究:“你说得很有道理,但这些建议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涉及到多方面的协调。若朕将此事全权交予你负责,你可有信心?”

晚晴不卑不亢地回道:“皇上,臣妾虽无实权,但愿为皇上出谋划策。若有合适的大臣执行此事,臣妾定能辅助他完成任务。”

皇帝微微一笑:“朕明白了。你的建议朕会仔细考虑。”

几日后,皇帝又下了一道旨意,要求晚晴协助整理内务府账目,以查清近年来后宫财务的流向。晚晴知道,这既是皇帝对她能力的进一步试探,也是让她借此机会显示威严。她立即召集内务府的管事宫女和嬷嬷,详细了解账目的管理方式。

然而,账目一打开,晚晴便发现问题重重。许多账目模糊不清,甚至有几笔款项的用途写得模棱两可。她当即命令清荷展开彻查,并要求每位管事提交详细报告。数日后,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某些妃嫔长期以来私下贿赂内务府人员,将后宫的物资挪作己用,而内务府的管理者为了掩盖这些问题,不断虚报账目。

晚晴将整理好的证据呈交给皇帝,并建议对内务府进行彻底整顿。同时,她提出了一份新的管理方案,包括明确每项物资的使用记录和监督机制,力求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皇帝阅毕,沉声道:“看来朕确实低估了后宫的复杂性。皇后能在如此短时间内理清此事,可见心思缜密。只是,内务府如此多年来管理混乱,为何无人提出整改?”

晚晴答道:“臣妾以为,一方面是因为多年来形成的惯性,使得问题被掩盖;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有人担心触动既得利益,引火烧身。若要改革,必须有一位权威人士牵头,皇上和臣妾齐心协力,方能奏效。”

皇帝满意地点头:“你说得对。此事交由你全权负责,朕会下旨支持你。”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晚晴亲自监督内务府的整顿工作,革除了许多不合格的人员,同时提拔了一批忠诚而有能力的新人。她的果断与高效,让皇帝对她刮目相看,也令后宫中人对她心生敬畏。

这一系列的改革和整顿,不仅帮助晚晴进一步巩固了后宫的权威,也让皇帝看到了她在治理和决策上的非凡能力。他意识到,晚晴不仅是一个贤内助,更是一个能与他并肩而行的得力伙伴。

自晚晴登上皇后之位以来,她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执行力,逐渐在后宫和朝堂建立了威信。然而,她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宫内外的管理问题,却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争议和暗流。对于皇帝而言,这一切都是一把双刃剑。晚晴的举措,既可能成为皇权的有力支撑,也可能因过于强势而对他的权威构成隐忧。因此,皇帝决定在一个适当的时机,对她进行一次全面的试探,既是考验,也是对她真正能力的确认。

一天,皇帝召晚晴至御书房议事。晚晴得知消息后,立刻换上端庄的服饰,与心腹宫女清荷一同前往。行至御书房门口,她轻轻抬手,示意清荷停下:“此番议事,你留在外面候着便好。”

清荷点头应诺,晚晴整理衣襟,迈步入内。御书房内书香弥漫,皇帝坐于龙案后,面色平静,却透出一股若有若无的威严。

“臣妾见过皇上。”晚晴盈盈下拜,神态谦逊而不失从容。

皇帝抬眼看了她一会儿,示意她起身。待她立于一旁,他才开口道:“近来听闻皇后在后宫内外颇有作为,不仅整肃了后宫规矩,还推行了一些针对朝政的建议,如此辛劳,朕心中既欣慰,也有些疑惑。”

“臣妾本为皇后,理当为皇上分忧。”晚晴微微一笑,语气不卑不亢。

皇帝点点头,取出几份奏折递给她:“这些是朕近来收到的折子,与你提出的改革相关。既然皇后如此关心国事,不如一并看看。”

晚晴接过奏折,心中已有几分明白,皇帝这是在试探她的政治判断力。她翻开一看,第一份奏折提到,最近在各地推行新的赋税减免政策时,部分地方官员因财力不足,私自向百姓加征捐税,引发了民怨。而另一份奏折则反映,新设的监察机构因未能与地方衙门协调好职能,导致效率低下,甚至出现了权力争斗的情况。

晚晴略作沉思,平静地说道:“皇上,这两件事的关键在于政策的执行力度和地方官员的素质。一方面,赋税减免虽为民众带来实惠,但若未事先评估地方财政的实际情况,便会造成现有负担的转嫁;另一方面,监察机构的确立虽然是为了加强管理,但若没有明确的职权分配,反而容易引发内耗。”

皇帝听后,目光微微一亮,却未作评价,只是淡淡道:“依皇后之见,应当如何解决?”

晚晴垂眸片刻,随后答道:“臣妾以为,赋税一事应先建立过渡机制。可由朝廷拨出一部分专项银两,用于弥补地方财政的缺口,以免地方官员自作主张。同时,还需加大对地方官员的培训和考核力度,确保新政得以贯彻落实。至于监察机构,可暂时设立一个中枢协调部门,负责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责分工,并对争端进行调解,以提高整体效率。”

皇帝略一沉吟,目光中多了一丝探究:“你说得很有道理,但这些建议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涉及到多方面的协调。若朕将此事全权交予你负责,你可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