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反对派的再次行动(1 / 2)

凤栖长安 杜发明 3012 字 23天前

秋风渐凉,肃杀之气笼罩着皇城。宫墙内外,明争暗斗的气息愈发浓重。尽管皇后晚晴的改革措施渐显成效,民心有所回暖,朝堂逐步清明,但反对派并未因此罢休。相反,他们意识到改革已触及根本利益,若再不行动,他们将彻底失去施展的空间。于是,一场针对皇后的阴谋,悄然拉开帷幕。

朝堂之上,反对派的代表御史中丞梁崇率先发难。在一次例行大朝会上,他站出列,手持奏疏,目光锐利,声音洪亮:“陛下,臣有本奏请。”

皇帝微微颔首:“梁爱卿但说无妨。”

梁崇将奏疏高高举起,话语间暗藏锋芒:“臣查访民间,发现所谓的新法,虽初有成效,但其副作用也逐渐显现。一些地方因赋税改革,粮仓入不敷出,致使地方无法维持正常运作。更有甚者,一些官员借改革之名行私利之事,将改革之初的好意变成百姓的负担。臣斗胆直言,这些问题,皆源自改革推行者的失察。”

梁崇的话掷地有声,堂中顿时一片哗然。一些素来与皇后不合的官员纷纷点头附和,试图借机挑起事端。

晚晴面色不改,轻轻站出一步,向皇帝行礼后,沉稳答道:“梁大人此言有失偏颇。赋税改革的确触动了一些地方的既得利益,但正因如此,才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督与推进。地方粮仓问题,臣妾已有所察觉,并已命人着手调整,不日便可解决。至于官员私利一事,臣妾倒是希望梁大人能提供确凿证据,以便尽快惩治不法之徒。”

这番话滴水不漏,既表明了她对问题的关注,又将责任明确推向地方执法不力的官员,巧妙避开了反对派的陷阱。然而,梁崇并未就此退却,而是冷笑一声:“皇后此言虽有道理,但改革之策是否过于仓促?若推行不足一年便问题丛生,这责任究竟该归于谁,还请陛下明断!”

皇帝眉头微皱,目光扫过群臣,淡淡问道:“诸位对此事如何看?”

一时间,大臣们面面相觑,没人敢轻易表态。支持改革的官员知道,改革仍处于关键时期,若被否定,势必功亏一篑;而反对派则试图利用舆论,迫使皇帝对皇后的政策做出让步。

就在气氛僵持之际,晚晴再次出声:“陛下,臣妾愿自请负责,彻查赋税改革中存在的漏洞。同时,臣妾建议设立独立的监察机构,直接向陛下汇报,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一提议迅速扭转了局势。反对派虽企图以此事削弱皇后的威信,却未料到她反而借机提出了加强改革力度的新举措。皇帝对晚晴的果断与远见心生赞许,当即拍板:“皇后之言甚合朕意,此事就交由皇后全权负责。若有阻挠者,无论何人,严惩不贷!”

梁崇面色一变,却不好再言语,只能拱手退下。

虽然在朝堂上化解了梁崇的攻势,但晚晴深知,这仅是反对派行动的开始。果然,不久后,便传来流言:新法乃皇后一意孤行,不顾地方死活,甚至有传闻称,某地因赋税问题而爆发民变。一时间,谣言四起,朝中反对声浪再次高涨。

晚晴亲自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民变”不过是反对派精心编造的谎言。而传言的源头,正是反对派中的几个心腹官员。这些人暗中派人散布流言,同时勾结地方势力,试图伪造民怨以制造混乱。

晚晴冷静分析局势,与心腹谋士周行远商议后,决定“将计就计”。

“既然他们以流言为刃,那我们便用事实为盾。”晚晴淡然一笑,语气中透着无比的自信。

晚晴命人秘密调查谣言来源,同时派出心腹官员前往传言涉及的地方,收集真实情况。不出所料,这些地区不仅并无民怨,反而因新法受益,百姓安居乐业。她将这些证据整理成册,呈交给皇帝,同时在朝堂上公开,直指谣言的制造者。

“臣妾查明,这些所谓的‘民变’纯属捏造。”晚晴在朝会上朗声说道,“更有甚者,一些官员利用流言中伤改革,挑拨百姓与朝廷的关系,其心可诛!”

随着证据的公开,那些散布谣言的官员顿时慌了手脚,甚至有人跪地求饶。然而,皇帝却未表现出丝毫宽容之意:“谣言惑众,祸乱朝纲,绝不可轻饶!传朕旨意,即刻严查!”

这一波反击,不仅让反对派的计划彻底落空,更让朝堂内外见识到了皇后的智慧与魄力。

几日后,梁崇被召至乾清宫单独面见皇帝。皇帝冷冷看着他,语气中带着压抑的怒火:“梁卿,朕一向信任你,未料你竟会纵容属下以流言中伤皇后。这次朕不追究你的责任,但若再有下次,朕绝不会轻饶!”

梁崇满头冷汗,连连叩首:“臣知罪,绝不敢再犯!”

这场风波过后,反对派的声势大为削弱,甚至有人主动表示愿支持皇后的改革。朝堂内外逐渐恢复平静,而晚晴的威信,也因这次危机的妥善处理而更加稳固。

夜深人静时,晚晴独自站在含元殿外,望着满天星斗。周行远缓步走近,低声说道:“娘娘,这次您不仅扭转了局势,还借机稳固了朝堂。反对派一时半会儿不敢再轻举妄动了。”

晚晴轻轻摇头:“他们不过是暂时蛰伏。只要改革继续,他们便不会放弃。我们要做的,是让百姓看到真实的变化,让他们成为最强大的后盾。唯有民心所向,改革才可长久。”

秋风渐凉,肃杀之气笼罩着皇城。宫墙内外,明争暗斗的气息愈发浓重。尽管皇后晚晴的改革措施渐显成效,民心有所回暖,朝堂逐步清明,但反对派并未因此罢休。相反,他们意识到改革已触及根本利益,若再不行动,他们将彻底失去施展的空间。于是,一场针对皇后的阴谋,悄然拉开帷幕。

朝堂之上,反对派的代表御史中丞梁崇率先发难。在一次例行大朝会上,他站出列,手持奏疏,目光锐利,声音洪亮:“陛下,臣有本奏请。”

皇帝微微颔首:“梁爱卿但说无妨。”

梁崇将奏疏高高举起,话语间暗藏锋芒:“臣查访民间,发现所谓的新法,虽初有成效,但其副作用也逐渐显现。一些地方因赋税改革,粮仓入不敷出,致使地方无法维持正常运作。更有甚者,一些官员借改革之名行私利之事,将改革之初的好意变成百姓的负担。臣斗胆直言,这些问题,皆源自改革推行者的失察。”

梁崇的话掷地有声,堂中顿时一片哗然。一些素来与皇后不合的官员纷纷点头附和,试图借机挑起事端。

晚晴面色不改,轻轻站出一步,向皇帝行礼后,沉稳答道:“梁大人此言有失偏颇。赋税改革的确触动了一些地方的既得利益,但正因如此,才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督与推进。地方粮仓问题,臣妾已有所察觉,并已命人着手调整,不日便可解决。至于官员私利一事,臣妾倒是希望梁大人能提供确凿证据,以便尽快惩治不法之徒。”

这番话滴水不漏,既表明了她对问题的关注,又将责任明确推向地方执法不力的官员,巧妙避开了反对派的陷阱。然而,梁崇并未就此退却,而是冷笑一声:“皇后此言虽有道理,但改革之策是否过于仓促?若推行不足一年便问题丛生,这责任究竟该归于谁,还请陛下明断!”

皇帝眉头微皱,目光扫过群臣,淡淡问道:“诸位对此事如何看?”

一时间,大臣们面面相觑,没人敢轻易表态。支持改革的官员知道,改革仍处于关键时期,若被否定,势必功亏一篑;而反对派则试图利用舆论,迫使皇帝对皇后的政策做出让步。

就在气氛僵持之际,晚晴再次出声:“陛下,臣妾愿自请负责,彻查赋税改革中存在的漏洞。同时,臣妾建议设立独立的监察机构,直接向陛下汇报,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一提议迅速扭转了局势。反对派虽企图以此事削弱皇后的威信,却未料到她反而借机提出了加强改革力度的新举措。皇帝对晚晴的果断与远见心生赞许,当即拍板:“皇后之言甚合朕意,此事就交由皇后全权负责。若有阻挠者,无论何人,严惩不贷!”

梁崇面色一变,却不好再言语,只能拱手退下。

虽然在朝堂上化解了梁崇的攻势,但晚晴深知,这仅是反对派行动的开始。果然,不久后,便传来流言:新法乃皇后一意孤行,不顾地方死活,甚至有传闻称,某地因赋税问题而爆发民变。一时间,谣言四起,朝中反对声浪再次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