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的好灯谜及解析:
1. “猴子身轻站树梢”:这是荔枝的灯谜,此灯谜构思巧妙。猴子身形轻巧,站在树梢上,将“猴子”与“树”联系起来,而“荔枝”的“荔”字可拆分为“艹”(可象形为树梢)和“立”(与“站”相对应,可理解为站立)、“支”(与“猴子”的“子”谐音),所以谜底为荔枝。这个灯谜既贴合了猴子灵活的特点,又巧妙地运用了汉字的结构特点,十分有趣。
2.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谜底是砚台。“身自端方,体自坚硬”描述了砚台的外形端正、质地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则是说砚台虽然不能说话,但人们用它来研磨墨汁,书写文字,就好像它在回应人们的需求一样。这个灯谜通过对砚台特点的生动描述,让猜谜者能够根据谜面的提示联想到砚台,既具有趣味性,又准确地抓住了砚台的本质特征。
3.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此灯谜的谜底是爆竹。“能使妖魔胆尽摧”形容爆竹燃放时的巨大威力,能够震慑妖魔;“身如束帛气如雷”描绘了爆竹的外形像束起来的丝帛,燃放时声音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写出了爆竹爆炸时声音响亮,令人惊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则表示爆竹燃放后就化为灰烬。这个灯谜生动地表现了爆竹的特点和燃放过程,寓意深刻,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五、在《红楼梦》的“暖香坞雅制春灯谜”情节中,出现了多个灯谜及其谜底:
1. 李纨的第一个《四书》谜:
谜面:观音未有世家传。
谜底:“虽善无征”。该谜底语出《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原意是先王的礼制虽好,但却无从证实。这里“虽善”用以扣“观音”(观音是大善士),“无征”用以扣“未有世家传”,即观音没有成家,最终没有子孙世代相传。
2. 李纨的第二个谜:
谜面:一池青草草何名?
谜底:“蒲芦也”。语出《中庸》“夫政也者,蒲芦也”。蒲芦一般认为是蒲草和芦苇,因蒲草和芦苇有水有土就可以生长,与谜面“一池青草草何名”相扣。
3. 李纹的谜:
谜面:水向石边流出冷。
谜底:“山涛”。因为“石”可扣“山”,石头来源于山;“水流”扣“涛”,水流成涛。而谜面的“冷”字可理解为水的源头多来源于冰雪融化,而能够形成“涛”声的水,自然是巨大的源头,照应山涛字“巨源”,所以答案是“山涛”。山涛是魏晋时期的文人,字巨源,性情笃好老庄,为“竹林七贤”之一。
4. 李绮的谜:
谜面:萤。
谜底:“花”。这是个拆字谜,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草腐烂变化而成的。“花”字拆开就是“艹”(即草)和“化”两字,所以“萤”的谜底是“花”字。
5. 史湘云的《点绛唇》谜:
谜面: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
谜底:“耍的猴儿”。猴子多生活在山谷之中,被人捕捉后便离了山林,来到闹市(红尘)供人耍玩,这与谜面描述相符。“耍猴时会给猴子穿衣戴帽,打扮成文官武将的样子,但它仍然是只猴子,所以说‘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是指耍猴儿的猴子一般都被剁了尾巴”。
6. 宝钗的谜:书中未明确给出谜底,有诸多猜测,有人认为谜底是“斗笠”。其解释为斗笠戴在头上,用来遮挡阳光、遮蔽雨雪,斗笠有很宽的边沿,一层一层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棕丝等编织而成,像一座玲珑的宝塔,暗扣“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佛寺或佛塔檐角上悬有铜铃,一般称为梵铃,梵铃被风吹动会发出声音,而人们大多会在有风有雨的日子戴斗笠,斗笠虽经历风雨、被风吹动,却不会发出任何声响,暗扣“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小主,
至于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这一情节中所出灯谜的谜底,书中也未明确提及。这或许是作者有意为之,给读者留下了思考和解读的空间。
六、《红楼梦》第五十回梗概:
本回的题目是“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众人在芦雪庵赏雪联诗,抓阄分出的联诗次序中,第一段是李纨、香菱、探春、李绮、李纹、岫烟,她们的诗句并非联诗重点;第二段的湘云、宝琴、黛玉、宝玉、宝钗是重点,其中湘云表现最为突出。联诗结束后,宝玉因作诗较少被罚往栊翠庵折红梅花。随后,宝钗提议让新来的岫烟、李纹、宝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红”“梅”“花”三字做韵,宝玉也作了一首《访妙玉乞红梅》诗。之后贾母来到暖香坞,建议作些灯谜好过年时猜,为后文写灯谜埋下伏笔。
主要人物:
史湘云:在本回芦雪庵联诗中表现极为出色,与宝钗、黛玉、宝琴等人争联诗句,展现出她的才思敏捷和活泼爽朗的性格。
薛宝琴:初到贾府便展露才华,在联诗中表现亮眼,后来又应宝钗之提议作咏红梅花诗,其见多识广、才情出众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林黛玉:参与芦雪庵联诗,尽显其诗才,是联诗的重要人物之一。
贾宝玉:被罚去栊翠庵折红梅,作《访妙玉乞红梅》诗,其在本回中起到串联情节的作用,也展现出他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追求。
薛宝钗:提议让岫烟、李纹、宝琴作咏红梅花诗,表现出她的聪慧与才情,以及在诗社活动中的组织能力。
李纨:作为诗社的社长,组织大家联诗和猜灯谜等活动。
贾母:来到暖香坞看众人的活动,提出作灯谜的建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经典诗句:
邢岫烟《咏红梅花得“红”字》: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这几句诗写出了红梅在寒冷的天气中绽放,其艳丽的色彩和不畏严寒的精神,同时用庾岭的春色和罗浮山的梦境来烘托红梅的独特。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将红梅比作燃着红烛、添加了红妆的萼绿仙子,又如喝醉了酒在跨过赤虹的白衣仙女,生动地描绘出红梅的姿态和神韵,最后强调红梅的颜色在冰雪中显得与众不同。
李纹《咏红梅花得“梅”字》: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此句写出了作者因红梅的艳丽而不再写白梅,红梅迎着醉眼开放,用“冻脸”来形容梅花在冰雪中的状态,“痕皆是血”更是生动地描绘出红梅的颜色如血一般鲜艳。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这几句诗富有想象力,说红梅是误吞了丹药而换了骨格,从瑶池偷下凡尘脱了旧胎,最后提醒蜂蝶不要把红梅错认作是桃杏。
薛宝琴《咏红梅花得“花”字》: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描绘出红梅的枝条稀疏而花朵艳丽,如同春妆的儿女般奢华,在闲庭和曲槛中,没有白梅似的余雪,只有如落霞般的红梅,意境优美。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写出了红梅在笛声中仿佛做起幽梦,香气如游仙境,强调红梅的前身定是瑶台的仙种,不要再怀疑它的颜色与其他花不同。
贾宝玉《访妙玉乞红梅》: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宝玉去栊翠庵折红梅前的状态,还未喝酒、诗句也未构思,就去寻找红梅。后两句将妙玉比作观音大士和嫦娥,表达了自己不求观音大士瓶中的甘露,只求妙玉槛外的红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再割紫云来。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描述了宝玉折梅返回的情景,“冷挑红雪”“割紫云”都喻折红梅,“槎枒谁惜诗肩瘦”写出了宝玉踏雪冒寒往来的艰辛,“衣上犹沾佛院苔”则表现出他归途中对佛院清幽的念念不忘。
七、用不同词牌名来解析芦雪广争联即景诗与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沁园春·芦雪暖香》
白雪皑皑,芦雪广间,诗意飞扬。看联诗争赋,才情尽显;制谜猜解,妙趣横生。暖香坞内,春情涌动,雅韵悠悠绕画梁。忆往昔,叹红楼盛景,千古流芳。
才华卓绝群芳,令多少文人思断肠。想湘云豪迈,宝钗聪慧;黛玉哀怨,妙玉孤芳。岁月如梭,繁华如梦,唯剩残篇诉离殇。再回首,望悠悠天地,心向何方?
《浣溪沙·芦雪灯谜情》
芦雪纷飞映碧空,暖香坞里谜重重。才思涌动趣无穷。
小主,
雅制春灯诗意妙,争联即景墨香浓。红楼一梦醉心中。
《卜算子·芦雪广雅集》
白雪舞芦雪,广内才情显。联句争奇诗意浓,制谜猜思心意绵。
暖香逸春情,雅韵随风传。红楼旧梦忆无边,千古佳话永流传。
《清平乐·芦雪暖香忆》
芦雪飘洒,广内诗韵雅。暖香坞中谜如画,才情尽显佳话。
往昔岁月悠悠,红楼一梦难留。唯念那时情趣,心间永驻温柔。
《鹧鸪天·芦雪春谜吟》
芦雪纷飞景万千,暖香坞内谜思绵。联诗竞赋才情展,雅制春灯趣味添。
情缱绻,意阑珊,红楼旧梦绕心间。时光流转终难忘,墨韵飘香永留传。
诠释:
《沁园春·芦雪暖香》诠释:这首词描绘了芦雪广争联即景诗和暖香坞雅制春灯谜的场景,展现了众人的才情与妙趣。白雪纷飞的芦雪广,诗意盎然,联诗时才情迸发,制谜猜谜充满奇趣。暖香坞中春情涌动,雅韵悠长。回忆起往昔的红楼盛景,令人感慨万千,那些才华出众的女子们,如湘云、宝钗、黛玉、妙玉等,各有其独特之处。时光飞逝,繁华如梦,如今只剩下残篇诉说着离殇。回首望去,天地悠悠,让人不禁思考心之所向。
《浣溪沙·芦雪灯谜情》诠释:此词着重刻画了芦雪纷飞中,暖香坞里的灯谜情状。雪花飘飞映衬着碧空,暖香坞中的灯谜重重,充满了无尽的趣味。雅制的春灯谜充满诗意,争联即景诗则墨香浓郁。这些都让人心醉于红楼之梦。
《卜算子·芦雪广雅集》诠释:这首词描述了在芦雪广的雅集场景,白雪飘舞,才情在这广内尽显。联句时争奇斗艳,诗意浓厚,制谜猜思时情意绵绵。暖香逸散着春情,雅韵随风传播。红楼的旧梦让人回忆无边,这千古佳话也将永远流传。
《清平乐·芦雪暖香忆》诠释:此词通过描绘芦雪飘落、广内诗韵优雅,以及暖香坞中如诗如画的灯谜,展现了往昔岁月的悠悠和红楼一梦的难以留住。但心中始终怀念那时的情趣和温柔。
《鹧鸪天·芦雪春谜吟》诠释:这首词展现了芦雪纷飞的万千景象,以及暖香坞内谜思的绵延。联诗竞赋时才情展露,雅制春灯增添了趣味。情感缱绻,意兴阑珊,红楼旧梦萦绕心间。时光流转,那些美好的记忆始终难以忘怀,墨韵飘香也将永远留存。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