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律诗《周易哲学视角下的〈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解析》:
(一)《周易哲思解红楼》
周易玄妙蕴千秋,案牍翻覆隐暗流。
老官受私心昧暗,淑女寄情琴韵悠。
阴阳燮理乾坤转,祸福相依世事浮。
哲理深藏红楼梦,细研方悟此中谋。
(二)诠释:
诗的首联“周易玄妙蕴千秋,案牍翻覆隐暗流”,指出《周易》哲学的深奥与玄妙,其中蕴含着长久的智慧,而“受私贿老官翻案牍”的情节也如暗流涌动般复杂。
颔联“老官受私心昧暗,淑女寄情琴韵悠”,描述了老官因受贿而昧着良心翻案牍的行为,以及淑女寄情于琴书的闲适与优雅,形成鲜明对比。
颈联“阴阳燮理乾坤转,祸福相依世事浮”,体现了周易哲学中阴阳相互调和、福祸相互依存的观念,暗示着世事的变化无常。
尾联“哲理深藏红楼梦,细研方悟此中谋”,强调了《红楼梦》中蕴含的深刻哲理,需要深入研究才能领悟其中的谋略与智慧。
整首诗以《周易》哲学为视角,对“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这一情节进行了解析,展现了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三)《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名为“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以下是该回的梗概、主题、情节、主要人物、经典诗句和典故:
1. 梗概:
薛蟠打死人案:薛蟠受不了妻子金桂的无理取闹,离家去南方置货。途中与蒋玉菡相遇并一同饮酒,因酒馆当槽儿多看蒋玉菡几眼,薛蟠心生不满。次日,薛蟠请之前遇到的人喝酒,因当槽儿换酒来迟,薛蟠大怒,拿起酒碗砸向当槽儿,致其死亡。薛家为救薛蟠,花费重金贿赂官府,收买证人。最终案件被知县审断为“误伤”,薛蟠被监禁候详,等待进一步处理。
黛玉解琴书:黛玉病愈后,在房中看琴谱。宝玉前来探望,看到琴谱如同“天书”,便向黛玉请教。于是黛玉详细讲解了弹琴的诸多讲究,包括弹琴的环境、心态、指法、仪表等方面的要求。两人共赏琴书,情感有所加深。
2. 主题:
一方面,通过薛蟠打死人案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人治大于法治,有权有势的人能够依靠金钱和关系逃脱法律制裁,而无辜的百姓只能承受冤屈。
另一方面,黛玉解琴书的情节体现了作者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与向往。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黛玉与宝玉之间纯真的感情显得尤为珍贵与难得。
3. 情节:
薛蟠案件的发展:
小厮向薛姨妈讲述薛蟠打人的经过,但说得并不真切。
薛姨妈得知薛蝌在处理此事,后来收到薛蝌的书信,了解到案件的进展以及需要在京里谋干、送大礼才能复审从轻定案的情况。
薛姨妈求贾政帮忙,贾政只肯托人与知县说情,不肯提及银物。薛姨妈又求凤姐与贾琏帮忙,花了几千银子买通知县。知县挂牌坐堂,重新审问案件相关人员,最终将薛蟠监禁候详。
黛玉与宝玉论琴:
宝玉看到黛玉看琴谱,感到好奇,向黛玉请教。
黛玉详细讲解了琴的作用、抚琴的环境要求、心态要求、仪表要求等,还提到了知音难遇,若无知音宁可独对自然景物抚琴以寄兴趣。
4. 主要人物:
薛蟠:他是一个纨绔子弟,性格鲁莽、暴躁,因一时之气打死当槽儿,体现出他的蛮横无理和冲动行事。
薛姨妈:她疼爱儿子,为了救薛蟠不惜花费重金,四处求人,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奈。
-宝钗:虽未在本回中占据大量篇幅,但她的冷静与理智在家族处理薛蟠的事情中有所体现。
黛玉:精通琴艺,通过解琴书展现出她的才情与高雅的情趣,与宝玉论琴也进一步加深了两人之间的感情。
宝玉:对琴艺了解不深,但愿意向黛玉学习,与黛玉的互动体现了他对黛玉的关心和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5. 经典诗句和典故:
诗句方面:本回中关于诗句的描写较少,主要是通过黛玉论琴的言论来展现文学性和艺术性。
- 典故方面:
高山流水遇知音:黛玉论琴时提到“知音难遇”,此典故出自《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一典故强调了知音的难得和珍贵,也暗示了黛玉与宝玉之间在精神层面的契合与交流。
焦尾枯桐:黛玉在向宝玉介绍自己的琴时提到“焦尾枯桐”,此典故出自《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载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这一典故增加了故事的文化底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二、《周易哲学视角下的〈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解析》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这一回情节曲折,意蕴深远,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而以周易哲学的视角来深度解析这一回的故事,更能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玄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