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皇额娘,儿臣定当小心谨慎。”元初叩头谢恩后,转身离去。
元初离开寿康宫后,心中已有计较。她决定亲自监督秀女们抄写佛经,以确保她们用心祈福。同时,她也会留意后宫的动向,防止有人借机生事。
前线营帐内,烛光摇曳不定,映照出康熙那张凝重而又略带疲惫的面容。他刚刚得知后宫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怒意。当听到来汇报之人说出“纯亲王福晋出的手”这句话时,康熙眉头微皱,眼神凌厉地盯着对方,声音低沉地质问:“你说是纯亲王福晋出的手?”
那跪在下方的人感受到康熙身上散发出来的威压,身体微微颤抖着,但仍强自镇定,恭敬地回答道:“回皇上,确实是太子找的纯亲王福晋。”
康熙听闻此言,脸色愈发阴沉,不悦地追问道:“太子妃呢?她为何不出面处理此事?”
那人连忙叩头回应:“回皇上,本来按照常理应当由太子妃出面解决这些事务的。然而,太子妃如今身怀六甲,行动多有不便。再者,此次涉及到一些秀女,她们未来的身份地位特殊,太子认为若是让太子妃亲自出面,恐怕会有所不妥,故而……”说到此处,此人略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用词,随后才继续说道:“故而便请了纯亲王福晋代劳。”
小主,
康熙听到此处,脑海中猛地闪过一个念头,他这才意识到,这批秀女可不单单只是要成为皇子们的福晋,其中还有众多将被选为宗室子弟福晋的人选呢!而那些下旨选定的名单里,甚至不乏一些连他本人也不敢轻易开罪的老宗室王爷为自家儿孙所选之人。
只要一想到万一这些女子出了什么差错,那帮年事已高的老王爷定会跑到自己跟前,哭得那叫一个昏天黑地、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康熙便只觉一阵头痛欲裂袭来。倒不是说他没权力去惩处犯错之人,而是着实担心这边尚未开始责罚,那边一群老家伙就因为气急攻心之类的原因直接猝死过去了。毕竟,类似这般的情形,他可并非没有见识过。
康熙脸色阴晴不定地沉思了好一会儿之后,终于还是开口对着身旁的暗卫吩咐道:“既然如此,那就暂且先这么着吧,派人传个消息给纯亲王福晋,告知她尽可放开手脚去行事。”待康熙吩咐完毕,他忽地又忆起当初宗室众人因嫌隆禧膝下子嗣单薄而心生不满之时,正是眼前这位弟妹挺身而出,言辞犀利地将一众宗室怼得痛哭流涕。想到这儿,康熙不禁心痒痒起来,此刻他真想立刻回宫去瞧瞧那群宗室如今会是怎样一番反应。
事实上,当宗室之人得知自家未来的儿媳——那位即将成为福晋的女子在宫中遭受了不公正待遇、受尽委屈之时,他们便心急如焚,一心想要入宫向胤礽哭诉一番,好为其讨回公道。然而,就在他们准备动身之际,却突然收到眼线传来的消息:纯亲王妃已然进宫,并接手处理起那些闹事的秀女之事。
听闻此讯,宗室众人顿觉眼前一黑,心中暗叫不妙。只因这纯亲王妃近些年来倚仗着隆禧在宗室中的威望和地位,可谓是横行无忌、怼天怼地,根本无人胆敢招惹于她。如今她竟插手此事,局势恐怕会变得愈发复杂难测。
而与此同时,宫中的诸位后妃们在知晓这群身份特殊且来头不小的秀女闹出乱子之后,原本正满心好奇地想看一看这位被皇上亲口夸赞过的太子妃将会如何应对这般棘手局面。可谁曾料到,太子竟然抢先一步出手,直接将纯亲王妃这么个厉害角色召入宫中。如此一来,这场风波究竟会如何收场,着实令人难以预料。
“既然都已经明白了,那便乖乖认罚吧!”只听得她一声令下,同时轻轻一摆手,其身后紧跟着的一群内务府的教养嬷嬷鱼贯而出。只见元初伸手指向这些嬷嬷,缓声道:“诸位请看,这几位乃是负责教导宫中公主礼仪规矩的嬷嬷。自今日起,便由她们来教授各位应有的宫廷礼数和行为规范。”
那些嬷嬷们闻言,纷纷走上前来,向着在场的众位秀女盈盈施了一礼,随后便安静地退至一旁站立着。紧接着,元初再次指向另一群来自慎行司的宫女嬷嬷,郑重其事地介绍道:“而这边的这些人,则是专程前来告知各位哪些事可为、哪些事不可为的。希望各位能够用心学习,切不可疏忽大意。”
话毕,元初将目光牢牢锁定在了此次事件的始作俑者——甄嬛身上。她微微眯起双眸,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威严与不满,语气冷淡地开口说道:“对于你,本宫实在无话可说。至于你心中究竟有着怎样的盘算,本宫并不关心。然而,本宫真正在意的是,你身为汉军旗下五旗的女子,到底是凭借何种底气竟敢自以为高于满蒙八旗的贵女呢?难不成你认为仅凭你那依靠旁门左道才得以晋升的父亲,就能比得上人家祖祖辈辈在沙场上浴血奋战所积累下来的功勋吗?哼!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甄嬛听了元初的话,脸色变得十分苍白,她咬了咬嘴唇,低头不语。
元初见状,冷冷地说道:“你不必如此倔强,事实胜于雄辩。从今往后,你就和其他秀女一起接受教导,好好学学何为规矩,何为体统。若再有下次,别怪本宫不客气。”说完,她转身离去,留下一众秀女和嬷嬷们。
甄嬛默默地站在原地,心中充满了委屈和不甘。她知道自己的身份低微,但她并不认为自己比别人差。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证明自己的价值。而其他秀女们则纷纷围拢过来,有的安慰甄嬛,有的则在低声议论着元初的严厉。
元初神色凝重地站在储秀宫中,面对着一众秀女,将该说之事交代完毕之后,便急匆匆地赶往寿康宫。一路上,她心中暗自思忖着接下来可能面临的局面。
踏入寿康宫,元初一见到太后,便赶忙行礼请安。一番寒暄过后,不知二人究竟谈论了些何事,但只见太后微微颔首,随即传下一道口谕——命所有秀女抄写佛经,以此为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虔诚祈福。
待这道口谕下达之后,太后轻轻抚摸着元初的手,语重心长地道:“乌林珠啊,此事你本不该插手去管的。”
元初微微皱眉,目光坚定地看着太后,轻声回应道:“皇额娘,隆禧此刻正跟随皇上在前线奋勇杀敌。倘若因为这群秀女之间的纠葛纷争而产生不良影响,岂不是对他们不利?更何况,那甄氏所招惹之人皆是名门望族,而这些大家族中的众多子弟皆身处战场之上。值此关键时刻,若儿臣不能出手表明宗室与皇室的立场和态度,恐怕于我们而言并无益处可言。”
元初心知肚明,自己原本并不想卷入这场风波之中。然而,远徵此时仍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拼杀,若是让那些英勇无畏的将士们得知自家女儿在皇宫内竟因一个不入流家族的女子而遭受屈辱,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因此,即便深知此举可能会引来诸多麻烦,元初也毅然决然地选择挺身而出。
“哀家知道你是为了将士们着想,但后宫的事复杂难辨,稍有不慎就会惹来麻烦。”太后担忧地说道。
“儿臣明白,但这事关乎皇室颜面,儿臣不能坐视不管。”元初一脸坚定。
太后看着元初,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好,既然你已决定,那就去做吧。但切记,莫要被他人抓住把柄。”
“谢皇额娘,儿臣定当小心谨慎。”元初叩头谢恩后,转身离去。
元初离开寿康宫后,心中已有计较。她决定亲自监督秀女们抄写佛经,以确保她们用心祈福。同时,她也会留意后宫的动向,防止有人借机生事。
前线营帐内,烛光摇曳不定,映照出康熙那张凝重而又略带疲惫的面容。他刚刚得知后宫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怒意。当听到来汇报之人说出“纯亲王福晋出的手”这句话时,康熙眉头微皱,眼神凌厉地盯着对方,声音低沉地质问:“你说是纯亲王福晋出的手?”
那跪在下方的人感受到康熙身上散发出来的威压,身体微微颤抖着,但仍强自镇定,恭敬地回答道:“回皇上,确实是太子找的纯亲王福晋。”
康熙听闻此言,脸色愈发阴沉,不悦地追问道:“太子妃呢?她为何不出面处理此事?”
那人连忙叩头回应:“回皇上,本来按照常理应当由太子妃出面解决这些事务的。然而,太子妃如今身怀六甲,行动多有不便。再者,此次涉及到一些秀女,她们未来的身份地位特殊,太子认为若是让太子妃亲自出面,恐怕会有所不妥,故而……”说到此处,此人略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用词,随后才继续说道:“故而便请了纯亲王福晋代劳。”
小主,
康熙听到此处,脑海中猛地闪过一个念头,他这才意识到,这批秀女可不单单只是要成为皇子们的福晋,其中还有众多将被选为宗室子弟福晋的人选呢!而那些下旨选定的名单里,甚至不乏一些连他本人也不敢轻易开罪的老宗室王爷为自家儿孙所选之人。
只要一想到万一这些女子出了什么差错,那帮年事已高的老王爷定会跑到自己跟前,哭得那叫一个昏天黑地、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康熙便只觉一阵头痛欲裂袭来。倒不是说他没权力去惩处犯错之人,而是着实担心这边尚未开始责罚,那边一群老家伙就因为气急攻心之类的原因直接猝死过去了。毕竟,类似这般的情形,他可并非没有见识过。
康熙脸色阴晴不定地沉思了好一会儿之后,终于还是开口对着身旁的暗卫吩咐道:“既然如此,那就暂且先这么着吧,派人传个消息给纯亲王福晋,告知她尽可放开手脚去行事。”待康熙吩咐完毕,他忽地又忆起当初宗室众人因嫌隆禧膝下子嗣单薄而心生不满之时,正是眼前这位弟妹挺身而出,言辞犀利地将一众宗室怼得痛哭流涕。想到这儿,康熙不禁心痒痒起来,此刻他真想立刻回宫去瞧瞧那群宗室如今会是怎样一番反应。
事实上,当宗室之人得知自家未来的儿媳——那位即将成为福晋的女子在宫中遭受了不公正待遇、受尽委屈之时,他们便心急如焚,一心想要入宫向胤礽哭诉一番,好为其讨回公道。然而,就在他们准备动身之际,却突然收到眼线传来的消息:纯亲王妃已然进宫,并接手处理起那些闹事的秀女之事。
听闻此讯,宗室众人顿觉眼前一黑,心中暗叫不妙。只因这纯亲王妃近些年来倚仗着隆禧在宗室中的威望和地位,可谓是横行无忌、怼天怼地,根本无人胆敢招惹于她。如今她竟插手此事,局势恐怕会变得愈发复杂难测。
而与此同时,宫中的诸位后妃们在知晓这群身份特殊且来头不小的秀女闹出乱子之后,原本正满心好奇地想看一看这位被皇上亲口夸赞过的太子妃将会如何应对这般棘手局面。可谁曾料到,太子竟然抢先一步出手,直接将纯亲王妃这么个厉害角色召入宫中。如此一来,这场风波究竟会如何收场,着实令人难以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