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研制发电机刚刚起步,他心里很着急,但是又没有时间去现场盯着。现在在他心里,培养教师是第一位的,他知道,培养出千千万万个人才,科学技术才能飞速发展。
事业发展真是千头万绪。他想起来,如果研制成功发电机,电器的应用需要大量有色金属,比如电灯泡要钨丝,最大量的需求是铜。
武熊说,他师傅精铁长老找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最拿手。于是,武彪把精铁长老请出山,让他召集一众弟子,一面上课,这就是未来的地质学;一面专门去找这些稀有矿物,后世叫“有色金属”。
社会进步,一面靠人的奋斗,一面还要靠时间积累,这事急不得。
又一年过去了,京奉铁路蒸汽机车上线,虽说是动力还不太足,但是一列车足以抵得上上千挂大车了。一个时辰能跑二百里,比原来战马跑得还快。这玩意要是在全国普及,以后运货那就不是问题了。
发电厂进展并不快,第一次试验发电,竟然电死了人。因为这个时代的人,根本就没有电的概念,这让人有些谈电色变了。
毕竟武彪也只是懂得发电机的原理,大规模发电他还是没有认识的。发出电以后还要有变电所,稳压器等等一系列器材都要靠研发,他也只是知道这些东西的工作原理和用途,真正生产制造他是一窍不通。
好在高中物理里已经有了这方面的内容。高中开课后,很快就有同学展现出这方面的天赋。他们不仅学的很好,而且自己动手,能够做出简单的发电机,点亮灯泡。
当然,真正的灯泡还要有玻璃,钨丝等等,还要有抽真空技术。每一个看似简单的东西,都是许多高技术产品的组合。
在挫折,在纠结中艰难地前行着,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要在几年内赵越,不可能那么简单。
事实上,他只能把可以成功的结论告诉这个社会,但是如何实现这个现实还是要一点点的发掘研究。
这就像第一个研究卫星的人,并不知道卫星是不是一定会上天。但后面人在研发的时候,即使不知道研发技术路线,但可以肯定这个研究是会有结果的。
现在,蒸汽机的第一个应用——火车已经成功了,他要把这个成果迅速普及开来。这又引出了修路修桥技术的发展。他现在不可能每一件事都亲力亲为去牵头了,工人技师们开始自己主动研究创造了。
令他惊喜的是他已经在学生和他教的老师中发现了绝顶聪明的好苗子。他在他的学校建了一个小实验室,让那些有兴趣的学生们在实验室里做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