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回来的溃兵太多,失败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大营。
军营里,从将官到士卒,都弥漫着悲观厌战的情绪,士气非常低落。
以前钟毓制定的坚守不出的拖延战术,现在因为三岔岭粮草大营的失陷,孟获很快就会粮草不够,已经无法实施。
孟获要想取胜,唯有堂堂正正,与诸葛亮大军决战,在战场上正面击败蜀军。
现在孟获兵力上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而堂堂正正决战,又无法以地利取胜,而用计谋智取,却是诸葛亮等将领所擅长,孟获更加没有胜算。
孟获自己拿不定主意,就把众将都召集过来商量。
有主张出兵和诸葛亮决战的;有主张派人前往诸葛亮大营求和,答应缴纳一定的贡品,算是破财免灾。
还有人主张,直接悄无声息地退兵,暂避其锋,大家都到大山里面躲起来。
诸葛亮出兵远征,也不可能到处搜山,找不到蛮族的军队,时间长了自然就会退兵。
和诸葛亮决战,孟获心里实在没有胜算,打不打还真是难以决断。
在手下将领吵吵闹闹,争论是战还是和的时候,孟获却已陷入了沉思之中。
表面上看,他是面沉如水,一言不发,对将领们的意见并没有明显的倾向,似乎等大家争出个输赢。
实际上,在孟获的内心,是在权衡利弊,思绪万端。
这仗还没有开打,就要投降求和,孟获作为蛮王,尤其看重面子,投降就意味着蛮王威望的丢失,蛮王之位就不太稳当了,这是孟获不可能接受的。
如果他不是蛮王,孟获心里还是偏向于悄无声息地退走,领军在银坑洞深处躲藏起来。
诸葛亮害怕魏国和吴国趁机进攻,不可能长时间留在这里,等诸葛亮的大军退走以后,他再出来收拾残局。
但孟获做为蛮王,这样做就不合适了!
这样一来,他在蛮族的威望就彻底没有了,不但他自己会被蛮族唾弃,自动失去蛮王之位,而且还会连累部落。
孟获作为一个当权者,现在考虑的不是能不能打赢蜀军,也不是失败以后蛮族各部落的前景如何,而是想着如何保住自己蛮王的地位不受威胁,其次才是银坑洞部落的利益和蛮族的利益。
孟获并不需要击败诸葛亮,只要能让诸葛亮退兵,蛮王地位自然稳如泰山,就算是战败了,只要银坑洞的实力损失太大,也是大概率能保住他的蛮王地位。
孟获如果在决战中失败,而且银坑洞的军力损失惨重,要保住蛮王地位,难度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