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 章 华夏工业振兴计划(1 / 2)

此言一出,整个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凝重了起来。

顾同似乎想到了什么,眉头微皱,沉吟道:

“南洋华侨在投资上的安全,这个政府绝对可以保证,我们可以立法保护华侨资产,制定明确的经济政策,不让他们的投资因政局变动而受损。”

孔德则是若有所思,也随即出言道:

“至于产业的管理权……如果完全交给他们管理,国府在经济调控上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但可以考虑设立一个‘华侨经济委员会’主管,各处设立分会,让各地华侨有一定的自主权。

同时,各处资金和涉及军工的工厂,统一由华侨经济委员会和政府监管,确保资金合理使用。

如此一来,若是地方的资金出现了问题,也可层层上报,以防沆瀣一气。”

“至于陈望,你刚刚说到的政治权益……”

朱良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谨慎,很快又道:

“这件事,就不是我们三个人能够决定的了。”

他顿了顿,而后又眼神犀利地看向陈望道:

“你应该明白,南洋华侨进入政府体系,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

在目前的政治环境下,这种做法恐怕会引起很大的争议。”

“争议从来不会阻止正确的决策,只会推动正确的决策加速落地。”

陈望毫不退让,目光如炬道:

“华侨对国家的贡献不容忽视,如果他们愿意用血汗钱支持祖国的建设,为什么不能让他们获得相应的权利?”

这句话一出,朱良的眉头皱得更紧,顾同和孔德的脸色也有些复杂。

南洋华侨长期被认为是‘海外资本’,而非国内政治的一部分,如果允许他们参政,那就意味着国家未来的政治格局,即便发生微妙的变化,他们也无法影响。

更重要的是,军方一直对资本的政治影响力保持警惕,尤其是在当前这个特殊时期,但他们自身却最不该干涉其中。

朱良摇了摇头,沉声道:

“目前的体制,恐怕无法让他们直接参政。”

陈望并未意外,他轻轻一笑,道:

“那么,至少让他们在经济委员会中拥有否决的权力,否则所谓的决定权,不就如同虚设了?”

孔德思索片刻,知道陈望糊弄不了了,缓缓点头道:

“这倒是可以考虑……”

朱良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点头道:

“如果只是经济管理方面的参与,倒是可以尽快落实,这原本就是华侨们的贡献。”

这个时候,顾同也在一旁补充道:

“但即便如此,我们还需要在内部达成一致意见,确保这项政策不会在执行过程中遭遇太多阻力。

金陵这个地方,人多,关系也十分复杂,任何事情都不是这么简单能决定的。”

听到这里,陈望终于满意地点了点头,只要华侨能够在经济事务上拥有足够的话语权,那资金的流动就不会成为问题。

在达成初步共识后,会议继续进行。

接着,陈望摊开了一份自己带来的厚文件,指向其中的数据给几人展示。

“根据我父亲的估算,南洋华侨若是竭尽全力,应该可以在五年内,筹集出数亿美元的资金。”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目前,陈家在海外的公司,也已经能够提供一千万美元等价的设备和资金。

这些钱不仅可以用来购买先进设备,还能投入工业建设,培养工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