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帅部的会议室内,顾同,陈望,罗英,胡琏等人与德意志考察团的军官们,正相对而坐。
不过,随着陈望的巧妙反问,此刻,会议室中的气氛颇为微妙。
德意志军官们,尤其是冯·施特劳尔少将,显然对华夏的军事实力抱有较高的偏见与质疑。
毕竟,若是没有他的默许,其他军官又如何会这般肆无忌惮?
他们都一致认为,华夏的军事理论迟滞,过于依赖旧有的战术理念,无法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
因此,如果华夏不在德意志的帮助下提升,根本不可能在接下来的进攻中,取得对日战争的胜利。
面对陈望的反驳,施特劳尔少将提出了他心中最为自信的理论,微微仰着头道:
“陈将军,我知道华夏马上要与日国在北方的大平原上决战了。
在我们德意志,应对这样的战争,‘闪电战’已经成为不可动摇的战术原则。
这种战术的核心思想在于迅速突破敌方防线,打击敌人后方,迅速摧毁敌人的指挥能力与组织结构。”
说着,他甚至微微抬起下巴,目光中带着一丝轻蔑道:
“这一点,无关装备和所谓的实际战场,贵国的军事理论发展程度,恐怕还难以理解。”
顾同,罗英,胡琏等华夏众将闻言,顿时感到了一阵压力。
毕竟,这个所谓的“闪电战”军事理论,他们也是鲜有听说,而能成为德意志的军事战略代表,其中必定有过人之处。
胡琏咬了咬牙,说道:
“施特劳尔少将的意思我明白,战场上的确需要先进的理论指导,才能迅速决定战局。
但华夏的地形复杂、地势多变,‘闪电战’是否能完全适应,并不是我们能够马上确定的事。”
施特劳尔少将冷笑一声,又摇了摇头道:
“这位先生,我不否认华夏的地理复杂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以相同的理论,思考战略问题。
其实,你或许根本还没有理解我的话,就急于反驳了。
无论有没有坦克,任何战场上的复杂情况,都可以通过更强的机动性来克服,在局部创造优势。
你们的传统战术,如游击战,虽然历史悠久,但也终究是应对不对称战争的产物,并不能适应现代化大规模战争。”
胡琏皱了皱眉,显然感到自己未能在这个问题上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而且,施特劳尔的看法在某些层面上也确实有理,在面对现代战争时,那些传统的战法,确实显得捉襟见肘。
但是,华夏的国情与地理环境和欧洲大不相同,很多先进的战术理论并不一定能直接套用,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与此同时,顾同突然动作轻微地调整了一下座椅,显得有些不自在。
现在这种气氛,他哪里能自在?
这时,陈望看了一眼这位神情倨傲的德意志将领,轻轻一笑,他不急不缓地开口,语气温和却充满自信道:
“施特劳尔少将,您所提到的闪电战,固然是一种高效的战术,但其核心精髓,并不仅仅在于速度与机动,更在于局部地区,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
正如我们胡参谋长所说的那样,华夏并不像欧洲平原那样,适合完全依赖坦克部队进行大规模的机动战,战场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有不同的应对策略。”
陈望的目光如锋利的刀刃般锐利,声音中带着一股不容置喙的气度,顿了顿又继续道:
“闪电战若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依靠强大的装甲部队和精密的指挥系统,但在华夏,我们的土地更广阔,战场环境也更复杂。
我们并非不理解速度和机动性的重要性,而是在面对错综复杂的战局时,我们需要更切合实际的策略,不能将战术局限于单一的高速推进。
这对于军队的后勤体系,要求巨大,无法达到这一点,军队冒险突进,恐怕就是自取灭亡。”
这些看起来泛泛而谈的话,其实就是陈望在告诉这些德意志军官们,别那么自以为是,老子懂你们说什么了!
“华夏的战场,华夏对日军,讲究的是‘整体以弱胜强,局部以强克弱’的战术思维。
我们需要运用更多灵活的策略,比如深度防御与逐步压迫,利用敌方在进攻过程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实施分割与包围。”
陈望完全没有停下的意思,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继续说道:
“实际上,在现代战争中,闪电战的速度虽然有效。
但它需要同样强大的敌人作为支撑,一旦遇到不对称战局,单纯依赖机动性可能反而会陷入困境。
毕竟,如果到处都是烂泥路,到处都没有油料,军械补给,谈何快速突击?”
德意志军官们闻言,一时间都有些愣住了,他们并未预料到陈望的回应如此犀利,甚至还暗讽了他们一番。
施特劳尔眯起眼睛打量了陈望片刻,才沉声说道:
“你说得对,闪电战的确存在局限性,尤其是在面对一些特定地形和不对称战争时,你的理解十分独到。”
他似乎有些动容,但心中的骄傲并未改变,随即又道:
“不过,我想问你们,如果你们面对的是强大而现代化的敌人,这些传统的战术如何应对?”
陈望微微一笑,沉稳地应道:
“强大的敌人并不等于我们无法应对,面对强敌,关键在于能精准地击中敌人的弱点。
我们不仅要了解敌人战术思维,更要掌握自己的节奏,在打破敌人预期的同时,利用敌人对我们地形和战术的误判,寻求突破。”
施特劳尔边听,边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而旁边的其他德意志军官也开始低声交谈,显然对陈望的见解产生了兴趣。
他们虽然一直秉持着闪电战无敌的理念,认为速度和机动性才是现代战争的根本,但陈望的所提出的战术思维,也让他们十分服气。
施特劳尔上校缓缓转动手中的钢笔,轻声道:
“陈将军,您的战术理念,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不知道您是否读过《战争论》?
那其中的基本理念,很多都是我们理解现代战场的运作的根本所在。”
他说这番话时,眼神中带着一丝试探,其余德意志军官纷纷抬头看向陈望。
毕竟,《战争论》可是德意志人写的,更是军校的经典理论,无时无刻不在证明着德意志民族的伟大。
顾同眉头紧蹙,显然不想让德意志军官继续挑起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