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的军官们对这次参观,其实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兴趣。
毕竟,在他们看来,华夏军队装备了如此规模的坦克和重炮,尽管令人惊讶,但他们在德意志国内,早已经见怪不怪。
相比之下,华夏士兵们日常的生活和训练、军装的情况细节以及军队后勤体系的运作——这些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内容。
但军队的后勤保障和兵员训练情况这些都是华夏军队的机密,任何细节的泄露,都可能给华夏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
因此,陈望自然是不可能真正回答他们,或者给他们看到详细资料的。
于是乎,他们还是看了最无趣的军演,看到了一排排坦克,一排排军卡拉着重炮,还有战机盘旋空中而过。
只不过,这些在华夏军队看来,无比宏大的场景,在他们看来,却是太过小儿科了。
“这些士兵的整齐度和纪律性,确实非常不错。”
那些德意志军官们,看着眼前的几千名士兵整齐列阵,步伐一致,动作利落,继续开口赞赏道:
“你们的士兵显然经历了严格的训练,尤其是协调性和对指挥官的听命度方面,甚至值得我们德意志的士兵们学习。”
陈望微微一笑,并没有当即回应,而是静静地观察着德意志军官们的反应。
这次军演,陈望的主要目标是展示先进装备和部队的基本状态,可没想到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这些军官们脸上严肃中透着一丝讶异的表情,已然揭露了他们心底的真实想法。
他们看到华夏军队的装备、武器虽然先进,但终究是不如德意志的武器体系精致和高端。
但士兵们的训练、士气,以及整个军队的运作却非常的好,这让他们对华夏军队的后勤和军队日常生活更感兴趣了。
“陈将军,你们的军队后勤是如何管理的?”
德意志的一名中校军官问道,声音带着一丝好奇和探究。
“你们的士兵士气高昂,军队整齐划一,显然是有着非常可靠的后勤保障体系。
你们是如何确保补给及时,兵员训练有素的呢?”
而一旁的顾同听了,眉头微微一皱,这类问题并不是他们能够随便回答的。
华夏军队的后勤体系是经过多年的摸索而来的,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参考了德军的体系。
而在将其融入到华夏的军队建设中,尤其在后勤和管理制度的建设上,德军体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华夏的工业基础和技术水平与德意志,确实存在差距。
但国府深知,借鉴德军的成功经验,建立起一个更加高效、精细化的后勤和管理体系,对于提升军队的作战能力至关重要。
因此,在第一兵团成立之时,陈望便带领军队高层逐步参考德军的管理制度,开展军队现代化改革。
第一兵团首先学习了德军对于物资的精确调配方式,通过建立更加集中和统一的指挥系统,确保各类物资可以及时送达前线部队。
这一体系的建立极大地提升了前线作战的持久性,避免了由于物资不足而导致的“战斗力消失”问题。
不仅如此,在后勤保障方面,同样参考了德军的模式。
第一兵团开始将后勤保障分成几个区域进行管理,特别是在战线较长的情况下,这种分区管理的方式能够大大提高物资的输送效率。
在战场上,战场指挥官可以迅速向后方调动所需物资,而后勤单位则通过多级指挥系统,保证物资的顺畅流转。
国府还特别注重军队的机动性和补给能力,通过学习德军的补给模式,第一兵团建立了适合华夏国情的机动化补给队伍。
这些补给队伍由长途铁路,短途轻型卡车等组成,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穿越复杂的地形,将补给物资送到战斗部队。
而对于战斗中出现的设备故障,军队也通过建立“野战维修站”等方式,来及时修复损坏的装备。
第一兵团还建立了多层次的物资储备系统,各部都建立了自己的物资储备库,储备有充足的食物、弹药、医疗器械等物资。
这些储备库不仅能支持日常训练和演习所需,还能够在大战爆发时,迅速向前线提供支持。
换言之,这其中的许多制度体系,都是和德军学的,自然可以透露一些,但绝对不可能透露具体的部署。
于是,陈望微笑着回应道:
“我们有着独立的后勤指挥系统,负责确保部队的日常补给与物资调配。
而且,随着工业基础的不断壮大,我们的后勤保障已经逐步走向精细化,能够在不同的战场环境中迅速应对。”
“哦,那肯定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吧?”
那名德意志军官似乎很感兴趣,但他并没有追问过多,而是又转向了其他问题:
“你们的军装看起来也非常精良,是自己设计的吗?”
“军装是根据我们多年的战斗需求定制的......”陈望言辞简略地回答道:
“我们在保证士兵舒适性的同时,还兼顾了战术需求,力求简便、实用。”
然而,德意志军官并不满足于这些表面的回答,他们开始越发好奇华夏军队内部的情况,特别是士兵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