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归荑总归是要让自己的水泥工程小队发光发热。
而京都的第一个试验点就放在皇城外崎岖的官道上。
水泥铺路绝对是神兵利器。
基建的话,交通很重要。
这个思想其实从古代的时候就有了。
最早,且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我们那迷人的老祖宗祖龙陛下疯狂修驰道,统一车轨的例子。
沈归荑大概讲了一下自己画的饼。
那就是让有钱商贾的动员起来修路。
道路覆盖率占到80%的时候,可以打破一下士农工商等级界限。
让商贾也能够参与到科举里面。
不过这样的想法要循序渐进。
等棉花种出来了。
可以让棉衣也出来。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机器也可以出来了。
不是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吗?
所以必须自下而上的变化。
其实沈归荑更想要的是改变科举。
让百姓们上升的途径不仅仅是读书科举做官。
这样的改变一定要是生产力提升才可以。
她需要办一些学校。
一些教不是学四书五经的基层学校。
学的是算数、物理和化学,当然基础文学也不能抛弃。
这样的学校像是古代版技校一样。
她或许能够通过金手指给他们那些机器的画像。
但是科技的发展从来都是人推动的,人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沈归荑更想要他们学习基础知识,通过自己的能力突破科技壁垒。
毕竟看图纸你不学东西也是看不懂的。
就比如说作为文科生大怨种的沈归荑本人了。
就算有清晰明了的图画,她也看不懂。
所以爬科技树的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