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3章 李繁铭解诗(1 / 2)

儒道至圣 永恒之火 1139 字 13天前

李繁铭无奈地看着姚知府,道:“姚先生,当年我是听过您的课,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您不能一直把我当学堂的学子提问,我已经是进士,不用参与科举了。”

“身为争楼社的一员,你竟然帮方虚圣,我提问你一次怎么了?”姚知府微笑道。

“是啊!快说!你是方虚圣的好友,评价张龙象的诗才有趣。”

“是极!是极!”

李繁铭看所有人都起哄,只得道:还不行吗?”

众人微笑看着李繁铭。

“首联的两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本身并无特别之处,但若纵观全诗,却会发现,今昔之间,有淡淡的释怀,好似了结一个心愿。另外,这里洞庭湖与岳阳楼,与‘秦时明月汉时关’一样,应该解释为:昔日听说过洞庭湖与岳阳楼,今日终于抵达,两者是一体,而非孤立。”

众人轻轻点头。

“其实张龙象的上一首已经把洞庭湖写得非常壮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四句,让洞庭湖变成无边无尽,波浪起伏,甚至有吞没岳阳城之势,写成海一般壮观。”

“但是,颔联的两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更胜前一首,令在下折服。这两句写,登楼远望,洞庭湖浩大到分割吴楚两地,湖水宽广,仿佛天地日月都漂浮在水中。若是稍加引申,可以说这日升月落仿佛都在洞庭湖中进行,如此气势磅礴的诗句,实乃罕见,前一首远远不能比。若前一首是把洞庭湖写成海,那这一首便把洞庭湖写成独立的一界,孕育日月。正是看到这两句,在下久久不语,不得不称赞,论气势恢宏,张龙象丝毫不逊于方运,而且,张龙象的诗词,似乎比方运的更厚重一些。”

“说的好!”姚知府首先赞扬,其余启国读书人也纷纷附和。

异界列车

附近不仅有启国读书人,还有其他国家的读书人,听到李繁铭如此说,都心生感慨,方运的好友们如此胸襟广阔,对方运的对手不吝赞美之词,想必方运也同样值得结交。

李繁铭话锋一转,道:“不过,张龙象毕竟并非无所不能,也并非十全十美。他的诗词我都读过,情入诗中,情景交融是他的特点和优势不假,但他似乎受十年牢狱之苦过重,至今难以完全释怀。比如《春望》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伤悲,‘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遗憾,‘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的思念,‘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的怨恨,‘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的愤恨,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当此类诗词过多,情重于景,甚至重于诗,未免有些喧宾夺主。他的才华,过多抒发心中的感情,格局与胸怀较之方虚圣,似乎还差一线。”

“此种观点很新鲜,妙!”姚知府笑道,其余读书人露出深思之色。

李繁铭补充道:“当然,这是他的不幸,也是他的幸运,若没有十年牢狱之灾,他未必能写出这种情感充沛溢于纸面的佳诗。我们也不能因为他诗词的个人感情太过强烈,破坏了诗词的整体而指责他。诗词若有血脉的话,那这种情感四溢,便是他诗词血脉中难以分离的部分,我们可以不喜欢,但不能将其完全否定。”

附近的读书人纷纷称是。

“至于后面四句,论对诗词的价值,明显不如前四句,但对他本人来说,却远远重于前四句。换成你我是张龙象,洞庭湖如此辽阔,岳阳楼那般壮观,又有何用?来到圣元大陆,与亲朋好友的联系不畅,刚到此地水土不服,又要文比,只有孤舟陪伴。想起北方以及人族各地的战事,发现自己并没有能力阻止,也只能倚着楼上的栏杆为人族受难百姓与大好河山哭泣。这诗若是独立解读,便是如此,若是与前诗联系,便不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