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你赶蚊子。”李国庆说着就到河边旁去摘了一张姜芋叶来当扇子,给王思茹赶蚊子。
王思茹歪头笑看着李国庆,打趣他:“恐怕明天你们村就会传遍你今天晚上来洗衣服这件事。”
“传遍才好呢。”李国庆无所谓地说,“这样还用不着我费口舌去宣传。我已下定决心,一定要改掉李村一些不好的陈规陋习。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李村不能老是这样守旧,有些观念该更新的就得更新。有些陈规陋习该改的就得改。”
“呵呵,就怕你有这个决心,却没人买你的账。”王思茹看着李国庆那高高挽起的袖子,说:“将袖子放下来吧,夜了,凉快了,也免得蚊子叮咬。”
感觉到王思茹在关心他,李国庆心情愉悦,放下袖子,又跟王思茹愉快地交谈起来。
此时,明月高悬,月光洒在河滩上,照亮了王思茹和李国庆的身影。微风轻拂,河水潺潺流淌,泛起层层涟漪。河边的垂柳在月光下摇曳生姿,仿佛在轻轻诉说着什么。
远处,田野里的稻穗在月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散发着阵阵稻香。几只萤火虫在稻田里飞舞,为这个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机。
王思茹和李国庆坐在小河边的石头上,感受着夜晚的宁静和美好。他们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与小河的流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第二天王思茹起床时,秦芬和杨小婷已经差不多做好饭了。看到王思茹,两个女人都讨好的对她笑,让她等一下,告诉她马上就可以开饭。
昨晚李大祥从李大壮家回来告诉他们,李大壮家挑的日子是两日后才让老人登山,他们不是李大壮家的近亲,今天用不着过去帮忙,还能在自己家忙一天自己的事,晚上全村人就要上李大壮家吃饭,明天早上开始办丧事了。那些主事的总管、厨师、账房先生今天就要上李大壮家去做准备工作了。李大祥不在这些人之列,今天还可以跟老伴去收一天玉米。
吃过饭李大祥他们就又各做各的事去了,秦芬和李大祥去采摘老玉米,杨小婷和李国富去地里除草。
王思茹和李国庆要跟秦芬和李大祥去采摘玉米,秦芬忙说:“不要你们去,你们平时上班辛苦的,好不容易放两天假,在家歇着吧。那么点玉米我和你爸一晌午就能摘完了。”
李国庆也觉得王思茹第一次上他们家来,就让她去帮忙干活不好,就没有去,在家陪着王思茹,顺便带李玉儿,刚在家坐一会儿,隔壁几个小朋友来邀李玉儿上他们家门口玩沙子,有两位老人看着他们,李国庆就带王思茹到村上田头地尾到处走走看看。
李国庆带着王思茹出了村子,两人一起漫步在田间地头,欣赏着乡村的美景。当他们走到村口不远处时,正好遇见了李大壮和刘春花老两口。只见夫妻俩拉着一辆装满牛粪的木板车,艰难地前行着。刘春花在前面用力拉着车子,而李大壮则在后面努力推着。由于车上的牛粪太重,他们正在努力攀爬一个小陡坡,但即使刘春花的身体已经弯成了一只大虾,车子仍然无法前进。
看到这个情景,李国庆和王思茹急忙跑过去帮助他们。两人分别站在车子的两侧,用力推动着车子,终于成功地将其推上了小陡坡。李国庆关心地对老两口说道:“你们拉得太多了,年纪大了,不能像年轻时那样拼命干啊!以后要注意,少拉一点。”李大壮支支吾吾地抱怨道:“我叫她别装这么多,她非不听。”
其实,李大壮虽然名字叫做大壮,但身材并不高大,甚至有些瘦弱,他与刘春花的身高相仿,大约一米六左右,跟强壮实在沾不上边。这时,刘春花挺直了腰板,脸色微红,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好啦,下一车我会少装一些的。”说完,她感激地看了一眼李国庆和王思茹。
有个路过的中年人问:“为什么今天还急着拉粪,不在家守灵?”
刘春花赶忙红着脸解释,生怕别人误会他们不孝顺:“这两天可能会下雨,如果真下了雨,为了少搭一个棚子,堆牛粪那个棚子要清理出来给吹鼓手们坐。所以我们要急着把这两车牛粪拉出去。其实原本有两个堂侄愿意帮忙拉,但他们不太清楚我家那块地在哪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是决定自己拉出去倒,等拉完这两车粪就马上回去守灵了。”然而,只有刘春花心里清楚,她根本无法去守灵。因为她还需要四处奔波借钱,否则今晚连饭都吃不上。今天买菜买米的钱都是村长李大强好心帮他们家垫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