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的将士们沸腾一片,欢呼声快要震碎耳膜,他们高呼着对长公主的称颂,让北境灰蒙的天都染上一层热血。
权力与声望的威力,在心底激起震荡。
明珠久违地露出发自肺腑的笑。
御书房内,戎狄的和谈书和明珠的信一起递上了皇帝的桌案,旁边还摆着前些时送来的药草香囊,皇帝看了她的信,二话没说就盖了戳。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准所请,委派明珠长公主李凌月,担任和谈使臣,与戎狄……”
明珠顺理成章地接了旨,才注意到周围一众将官惊掉下巴的表情,连董向阜都颇为诧异,没想到皇帝会让她亲自去谈。
“恭喜长姐得偿所愿,”李凌霄上前说道,“只是长姐此去戎狄,臣弟担心……”
“你不一起去吗?”明珠问道。
“臣弟自然不想让长姐独自深陷险境,可惜臣弟未得昭命,不得擅自前往异国。”
“圣旨上说,我可以自选人跟我一起去。”
“长姐这是邀请我吗?”
明珠挑眉,欲擒故纵是吧,那就给咱们二皇子殿下一个面子。
小主,
“是啊,邀请你。”
“那臣弟岂有不从之理。”
董向阜站在不远处,将他们的互动尽收眼底。
他发现他不在的这段日子里,二皇子殿下似乎和明珠关系亲近不少,局势比他离京时,明朗了许多。
他离京前,诸皇子中看似李凌霄占据上风,实则摇摇欲坠,算不上牢靠,他身边都是三王那等见风使舵之人,齐家没了老侯爷,其后辈的拥护聊胜于无。
董家与齐家交好,从亲疏远近上看,他该倾向于支持二皇子。
可每当看见齐家如今的那些人,他总是难掩恶心,尤其是宫里惠妃对他们的包庇纵容,让董向阜始终处于避嫌旁观,丝毫不愿沾惹。
董向阜他再清楚不过,若是将来李凌霄继位,惠妃做了太后,齐家那些人在大梁横行霸道、欺男霸女的行为,只会比现如今猖獗百倍。
他曾私心里,不愿李凌霄继位。
只是为人臣者,尤其是手握重兵之人,绝不能展现丝毫的立场,拥护谁或是反对谁,对董家和董向阜本人,都可能会招来灭顶之灾。
所以一年前,董向阜在京,唯一交好的皇室就只有特立独行的明珠长公主,在她身边,董向阜看的很清楚,这位长公主在陛下心中的分量,足以颠覆整个大梁朝堂。
而明珠公主自从瘟疫康复之后,变的极有主见,她不认可的人,绝不会与之为伍。
尽管当年御书房决裂,让众人都以为长公主再度失宠,无人在意她的立场。
董向阜却不以为意,此番与戎狄开战,囤积粮草时他就提出过异议,直到收到皇帝密诏,让他听从长公主一切安排,即便陛下当时根本不清楚她的计划。
后来押运粮草、担任和谈使者,长公主想做的事,陛下从未阻拦,甚至可以说是鼎力相助。
谁是皇帝陛下偏袒的子嗣,现如今的前朝后宫,想必会有新的看法。
他们这位张扬强势的长公主殿下,不会对储位之争毫不插手,更做不到捏着鼻子站在齐家旁边,二皇子拉拢长公主的举动,就证明了他已经做好和齐家那些毒瘤切割的准备。
如此,二皇子便有了胜算。
董向阜看向明珠,长公主殿下的这份强势,如今有陛下担待,而将来只有董家承担得起,他迟早会等到她点头的那天。
眼下,就由她任性吧。
当晚,明珠叫来竹临和梅辛,叮嘱他们一定要看管好翟渠,不能让他有丝毫闪失。
“戎狄内部纷争不断,难保翟渠不会再度被暗害,若没了他,不知道又要生出多少事端。”
“可殿下不让我们随从护卫,属下实在放心不下。”
“放心,和谈期间他们不敢对我怎样,”明珠笑道,“更何况,只有你们在,我才确保翟渠生死皆由我掌握,明白吗?”
竹临、梅辛对视一眼,答道,“是,属下遵命!定不负殿下所托!”
两人从帐中走出,竹临脸上满是郁色。
梅辛拍了拍竹临的肩膀,“别担心,殿下此番是去和谈,戎狄那边不敢造次。”
“可你我不在殿下身边,怎么安心。那一箭,若不是戎狄大王子,恐怕殿下……”
说到此处,梅辛问道,“你之前说,那个刺客叫什么?”
“白乾。”
“白乾,女儿叫白念……”
“你认识他们?”
梅辛摇头,“没有,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