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朱雄英的花木兰从军(2 / 2)

士兵们被他的眼神所吸引,顿时安静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眼神中充满了好奇。

女主持人看着台下士兵们急切的模样,捂嘴轻笑,然后说道:“接下来,我们又有一场视听盛宴要送给大家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男主持人提高了声音,大声宣布:“下面有请太孙曲艺团的演员们为大家带来戏曲——花木兰从军!”

他的话音刚落,台下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士兵们激动地挥舞着手臂,有的甚至兴奋地跳了起来。

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对即将上演的戏曲充满了期待。这掌声和欢呼声如同汹涌澎湃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在广场上久久回荡,仿佛要将整个广场都淹没在这欢乐的海洋里。

舞台上,锣鼓声骤然响起,那声音如同汹涌澎湃的浪涛,一波接着一波,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锣声清脆嘹亮,

如金鸣九天,每一声都像是敲响在人们的心坎上;鼓声则雄浑厚重,似大地的心跳,一下下撞击着众人的耳膜,仿佛带着千军万马奔腾而来的气势。

伴随着这激昂的锣鼓声,戏曲演员们身着色彩斑斓的戏服,从舞台后方缓缓走出。为首的花木兰扮演者,身姿婀娜却又透着一股英气。

她头戴珠翠,额前的花饰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晃动,似在微风中摇曳的花朵;身着一袭粉色为主调的戏服,衣袂上绣着精美的花纹,有展翅欲飞的凤凰,象征着她的不凡,

还有细腻的云纹,寓意着她的志向高远;腰间束着一条彩色的丝带,随着她的动作飘动,更增添了几分灵动。

她莲步轻移,走到舞台中央,微微启唇,那清脆婉转的嗓音便如同山间流淌的清泉一般流淌而出:“这几日老爹爹疾病好转,举家人才都把心事放宽。

且偷闲来机房穿梭织布,但愿得二爹娘长寿百年。”这几句唱词,轻柔舒缓,如同一位孝顺的女儿在轻声诉说着家中的温馨。

她的眼神中流露出对家人的关爱,每一个动作都细腻入微,手中模拟织布的姿势,一推一拉之间,尽显女儿家的温婉勤劳,让台下的观众仿佛看到了花木兰在自家机房忙碌的画面。

“适方才那地保来把帖送,为什么军帖上还有父名?老爹爹近几年衰老多病,哪能够到边关去把贼平?”此时,她的表情转为忧虑,眉头微微皱起,眼中满是对父亲的担忧。

她的唱腔中带着一丝疑惑和焦急,脚步也变得沉重起来,在舞台上踱步,像是在为父亲面临的困境而揪心。

“我有心替爹爹前去上阵,怎奈我是女子难以从征。花木兰心如麻我无心纺织,恨敌寇犯边关侵我乡邻。”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但随即又被无奈所取代。

她停下脚步,手中的动作也变得迟缓,展现出花木兰内心的矛盾挣扎。那恨不能为父分忧、为国效力的情感,通过她的歌声和表演,深深地感染着台下的每一个人。

“可惜我曾学就浑身武艺,不能够分亲忧为国效力。我去上阵怕爹爹他不肯应许,父年迈又怎能前去抗敌?”她的声音略微颤抖,眼中泛起点点泪花,举手投足间将花木兰的痛苦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

台下的观众们也不禁为之动容,他们仿佛置身于花木兰的家中,感受到了那份紧张的氛围和艰难的抉择。

“爹娘且慢阻儿行,女儿言来听分明:吴宫美人曾演阵;秦凤女子善知兵;冯氏西羌威远震;荀娘年幼守危城。

这巾帼英雄就留美名,儿愿替,儿愿替爹爹去从征。”唱到此处,她的眼神变得坚定起来,眼中的泪花化作了闪耀的光芒。

她的唱腔越发激昂,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呐喊而出。她的动作也变得有力,向空中挥舞着手臂,展现出花木兰下定决心替父从军的豪迈气概,让台下的观众们为她的勇敢和孝顺而热血沸腾。

“二爹娘莫难过村头站稳,女儿有几句话告禀双亲:咱今日可不把旁人来恨,恨之恨那突力子残害黎民。若不是贼无故兴兵内侵,女儿我怎能够远离家门?儿既然替爹爹前去上阵,望二老切莫要为儿担心。

但愿得此一去旗开得胜,平了贼,平了贼儿回家再孝双亲。”随着这一段唱词,她的表演更加细腻丰富。她先是走到舞台一侧,仿佛在安慰年迈的双亲,眼中满是不舍与深情;

然后又转身面向前方,眼神中透露出对敌人的愤恨和对胜利的渴望。她的歌声在广场上空回荡,将花木兰的情感传递到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人都沉浸在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之中。

当演员唱完,她微微鞠躬,然后缓缓退下舞台。台下先是一片寂静,仿佛所有人都还沉浸在花木兰的世界里,被她的情感和故事所震撼。但紧接着,如雷鸣般的掌声轰然响起。

士兵们拼命地鼓掌,他们的手掌拍得通红,却浑然不觉。那热烈的掌声如同战场上的战鼓,一声比一声响亮,一声比一声急促。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佩和感动,有的士兵甚至热泪盈眶,为花木兰的英勇事迹所打动。文武百官们也纷纷鼓掌,他们被这精彩的戏曲表演所折服,为大明能有如此精彩的文化艺术而感到自豪。

朱元璋和马皇后也面带微笑,轻轻鼓掌,对这场演出表示满意。整个广场都沉浸在一片热烈欢快的氛围之中,这掌声是对演员们精彩表演的赞美,也是对花木兰精神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