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蘯:
【唐韵】徒朗切【集韵】【韵会】待朗切【正韵】徒党切,唐上声。
【说文】涤器也。
又【广韵】涤蘯,摇动貌。
又【类篇】动也。【左传·昭二十六年】震蘯播越。
又涤也。一曰放也。【前汉·艺文志】蘯意平心。
如今不少方言其实都还在使用这个字,倒点开水在碗里晃一晃以达到清洁碗的目的,这个动作就称作荡(涤蘯,摇动貌)。只不过有的发tang音,有的发dang音,声母d和t的变化,乃不送气音与送气音正常转化现象。
例如浙江台州话:“把口碗荡荡清爽”。
说起这句话,突然才想起江浙一带其实也比较爱用叠音词。
但和四川话的叠音词多数为名词不同,江浙一带爱把动词叠音。
比如四川话说丝丝、条条、片片、索索(绳子)、鞋hái带带、杯杯、盅盅、串串香、担担面、棒棒鸡、耙耙柑等,而江浙一带则说“搞搞清楚”、“把钞票囥囥好”等。囥(kàng):藏。
说到最后,四川话说的让餐馆老板搞点开水来“汤”一下,把开水倒在付费餐具里晃动几下消消毒,这个“汤”字的本字,就是“蘯”字,只不过四川话里,多数发音为蘯(tāng或tàng),阴平调,听起来和“汤”或“烫”一个音,它算起来是一个生僻字,所以很多人是不会写的。你们明白了吧。
遇到付费餐具,四川人爱让餐馆老板搞点开水来“汤”一下,汤的本字咋写?
如今,餐厅收取餐具费的行为,俨然成为一种行业习惯,但是尚没有法律明确禁止餐厅对餐具进行收费的行为。
个人认为重要的是:消费者的享有知情权、选择权是否得到了保护。
餐馆搞付费餐具的目的,一是可以减少餐具的投入成本,二是可以节约洗碗工的部分人工成本,三是可以赚取一部分使用费用。
所以餐馆能提供付费餐具就尽量都是给食客提供付费餐具,其实他们为了留住一部分较真客户,很多还是准备有免费的消毒餐具的。
四川民间其实一直有种说法:付费餐具其实并不干净。于是有时候,服务员拿来了付费餐具,碍于面子,又不好让老板换免费餐具时,就会让服务员去拿一瓶开水来,把付费餐具用开水“汤”一下。
这个“汤”的动作,就是用开水把餐具简单再冲洗一下,消消毒。
据说各地都有不少这种开水烫碗的习惯,而广东的朋友,烫碗更是太常见了。
有专业人士说这个动作其实只是起到个心理安慰作用,因为很多细菌,开水的温度是杀不死的,正常是需要用消毒柜高温杀菌才科学有效。
但不管咋个,有个心里安慰也挺好。所以用开水“汤”一下付费餐具,在四川也是个常见操作。
这个“汤”字的本字是啥,大概没多少人晓得。一些人会以为是“烫”,比较高温杀菌嘛,开水温度也比较高。
其实并不是。
这个“汤”的本字,其实是一个生僻字:蘯。
荡和“荡”本为二字,如今“蘯”作为荡字的异体字了。
《康熙字典》蘯:
【唐韵】徒朗切【集韵】【韵会】待朗切【正韵】徒党切,唐上声。
【说文】涤器也。
又【广韵】涤蘯,摇动貌。
又【类篇】动也。【左传·昭二十六年】震蘯播越。
又涤也。一曰放也。【前汉·艺文志】蘯意平心。
如今不少方言其实都还在使用这个字,倒点开水在碗里晃一晃以达到清洁碗的目的,这个动作就称作荡(涤蘯,摇动貌)。只不过有的发tang音,有的发dang音,声母d和t的变化,乃不送气音与送气音正常转化现象。
例如浙江台州话:“把口碗荡荡清爽”。
说起这句话,突然才想起江浙一带其实也比较爱用叠音词。
但和四川话的叠音词多数为名词不同,江浙一带爱把动词叠音。
比如四川话说丝丝、条条、片片、索索(绳子)、鞋hái带带、杯杯、盅盅、串串香、担担面、棒棒鸡、耙耙柑等,而江浙一带则说“搞搞清楚”、“把钞票囥囥好”等。囥(kàng):藏。
说到最后,四川话说的让餐馆老板搞点开水来“汤”一下,把开水倒在付费餐具里晃动几下消消毒,这个“汤”字的本字,就是“蘯”字,只不过四川话里,多数发音为蘯(tāng或tàng),阴平调,听起来和“汤”或“烫”一个音,它算起来是一个生僻字,所以很多人是不会写的。你们明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