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蝌蚪的广汉方言称谓如何用文字表达?笔者的考证结果出炉(2 / 2)

直到跳出四川,我才发现,湖广填四川的人口来源地,不少地方“提”字本身就发音diā,diā就是“提”字的异读方言音!

不少湘语地区“提”的发音就是dia,部分的赣语、客家话也有把“提”发音为dia的。

考虑到湖广填四川以后语言的相互融合,“提”的diā音融入四川话,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所以,四川话的[tia??]~包包/~篮子,本字写法99%的可能就是“提”字。

所以这两天,对于“蝌蚪”的方言称谓yāng mā gūr,我同样在湖广地区的方言中查资料。

推测这个词的声母一定是“m”和“g”,而且第二个字的介母,还必须是“u”,才会发出gur的儿化音。

于是,我查到了“麻拐”。

麻拐,南方方言,意思是蛙类,常指青蛙与蟾蜍,并具体称青蛙叫青皮麻拐,称蟾蜍叫癞皮麻拐。该方言主要使用在湖南省、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且无论是客家话、湘方言,还是这一片的西南官话,都一概通用。

完全对得上!

成年的青蛙和蟾蜍叫“麻拐”,那么“麻拐”的幼体,加个“秧”字,自然就是“蝌蚪”啊。儿化音也符合!

所以,“蝌蚪”的广汉方言称谓yāng mā gūr,本字写法就是秧麻拐ㄦ。

只不过,成体青蛙或蟾蜍的名称“麻拐”落到了幼体称呼中,成体称谓反而没有保留在广汉方言中,甚是奇怪。

(“用爱发电”,支持一下,好吗?是你们给我坚持的力量,让我继续发掘四川方言,做一些四川方言的传承工作。)

蝌蚪的方言称谓,大概是汉语中名称最多的了。

综合各种古籍记载,以及部分网络资料,就有以下名称:(部分为记音,不准确)

个妞、活师(《山海经》)、蛞斗、活东(《尔雅》)、虾蟆子、玄鱼、玄针(崔豹《古今注》)、虾莫儿(《本草拾遗》)、聒子、虾蟆台、虾蟆粘(《尔雅翼》)、悬针、水仙子(《本草纲目》) 、个个豆子(山东方言)、那莫翁(上海话)、水蜯球(重庆方言)、蛤蟆各篓子(河南东部)、哈鱼子(瞎鱼子,陕西部分地区)、崴物(苏北话)、欧蟆仔仔(也有叫哭岛,温州话)、蛤蟆咕嘟子(兰州话)、咕咚或蛤蟆咕咚(东北话)、各各荡(威海话)、哈么科(德州话)、土泥怪归(闽南话)等。

蝌蚪,是无尾目蛙科大多数两栖动物如蛙、蟾蜍、蝾螈、鲵等的幼体。身体呈圆形或椭圆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外鳃,有呼吸功能;头下有吸盘,可吸附在水草上。蝌蚪因其头大尾小,脑袋呈斗形,故名。

当蝌蚪成熟了,它们开始脱变,渐渐长出四肢,然后(对于蛙和蟾蜍)则透过细胞凋亡(控制细胞死亡)逐渐退化了它们的尾巴。

普通人最常见的,为蛙和蟾蜍的幼体,它也是幼童喜爱的小动物,不少成年人小时候都捉来玩过,也带着自己的孩子捉过。

四川方言中,从四川各地网友留言看,蝌蚪的称谓更是五花八门,很多都是记音:

蜞蚂蚪儿、秧妈子、胖都儿、央奔儿、秧猫儿、骑马微儿、帮啷乖儿、马屎疙瘩、马湖儿、摆豆儿...

笔者广汉人,蝌蚪的发音是:yāng mā gūr。考证的标准文字写法,应该是:秧麻拐ㄦ。

研究方言之前,一直对广汉话“蝌蚪”的方言称谓表示奇怪。因为广汉方言中,青蛙说“切猫ㄦ”,蟾蜍说“赖格宝”,怎么也和yāng mā gūr 沾不上边。

我一直以来只能确认yāng的写法是“秧”,原因有二。第一,蝌蚪过去最常见的地方就是秧田里;第二,秧有幼苗的意思,如菜秧秧。借用“幼苗”的词义形容幼体,正常。

研究四川方言,不能拘泥于四川境内。

用另外一个方言字diā(义:提)来举例。过去的一些四川方言研究者,找不到这个diā的本字,就生造了一个【扌爹】字。还被《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录了。

该词典第6485页:【扌爹】〈动〉提;拿。西南官话。四川成都[tia??]~包包/~篮子/这东西你~不动让我来~。

一些民间方言爱好者,用的是【扚】字,我之前由于疏懒,也觉得是【扚】字。

直到跳出四川,我才发现,湖广填四川的人口来源地,不少地方“提”字本身就发音diā,diā就是“提”字的异读方言音!

不少湘语地区“提”的发音就是dia,部分的赣语、客家话也有把“提”发音为dia的。

考虑到湖广填四川以后语言的相互融合,“提”的diā音融入四川话,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所以,四川话的[tia??]~包包/~篮子,本字写法99%的可能就是“提”字。

所以这两天,对于“蝌蚪”的方言称谓yāng mā gūr,我同样在湖广地区的方言中查资料。

推测这个词的声母一定是“m”和“g”,而且第二个字的介母,还必须是“u”,才会发出gur的儿化音。

于是,我查到了“麻拐”。

麻拐,南方方言,意思是蛙类,常指青蛙与蟾蜍,并具体称青蛙叫青皮麻拐,称蟾蜍叫癞皮麻拐。该方言主要使用在湖南省、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且无论是客家话、湘方言,还是这一片的西南官话,都一概通用。

完全对得上!

成年的青蛙和蟾蜍叫“麻拐”,那么“麻拐”的幼体,加个“秧”字,自然就是“蝌蚪”啊。儿化音也符合!

所以,“蝌蚪”的广汉方言称谓yāng mā gūr,本字写法就是秧麻拐ㄦ。

只不过,成体青蛙或蟾蜍的名称“麻拐”落到了幼体称呼中,成体称谓反而没有保留在广汉方言中,甚是奇怪。

(“用爱发电”,支持一下,好吗?是你们给我坚持的力量,让我继续发掘四川方言,做一些四川方言的传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