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普通话词汇,方言中多有其他的表达。
比如普通话动词“骂”,用地道四川方言表达,有“叨”、“吷”、“卷”等多种表达方式。如今受普通话影响,说“骂”字也多了。
表达“骂”,四川各地表达方式有所区别。
川西坝子、川南片区等地骂人通常说“叨”;川东、重庆地区等地,骂人曰“吷”;四川大部分地方,也说“日吷”。部分地区如岷江话川北方言岛的盐亭等地,骂人谓“卷”。
下文介绍叨、吷、卷三个字,以及其他的同音表达。
一、叨,音tāo,同“掏”音,为如今比较统一的写法,也作“?”字。
例句:你昨天回去晏了,挨叨没有?
清代中江人刘省三作“?”字。
清·刘省三《跻春台》卷一《东瓜女》: “债主见天恩得病, 朝夕追讨, 一?二吷, 骂得何车夫腔都不敢开, 头也不能抬。”
一?二吷,重复使用,表示大骂。“?”字本为“啖”的异体字,字义为吃。“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查词典没有“啗”没有骂的义项,发音dàn,也不符。还是按今习惯,用“叨”字更好。
二、吷,音jué,写法则比较多,除了“吷”,还有诀、攫、撅、掘、噘等不同写法,也都有出处。
①诀
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二折:“妾身韩夫人,自从陶侃当下这个信字拿钱到家中,被他母亲痛诀了一场,今日早间,陶侃将信字赎将去了。”
骂为“诀”,前人也有训释。《韵会小补》:“诀,怒诃也。”
②攫
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一:“慿怒而以语诟詈(音lì)之也曰攫。”
③撅
民国十四年《献县志》卷十七:“骂人谓之卷,亦谓之撅。”
又十七年《胶澳志.民社志》:“撅人,即詈人。”
《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四:“我就只说了这两句,没说完,他就秃淫秃的撅了我一顿好的。”
④掘
清·蒲松龄《寒森曲》第五回:“从来鬼怕恶人,二相公没来时,动不动打骂;着二相公掘了一场,噘着嘴也没敢做声。”
⑤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