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传言,清末的革命党主力就是张之洞培养出来的,这位老人家热衷于从大清各地选拔尖端人才,然后送往日本留学,本意是为大清培养人才,可谁能想到,这些小子在日本溜达一圈之后,建设大清的理想没树立起来,推翻大清的念头反而变得坚定,日本没能按照领导的想法变成建设人才的摇篮,却变成了培养大清掘墓人的基地。
为啥留日学生会产生革命思想呢?那是因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在留学生群体活动的结果,孙在1895年发动第一次起义,1900年发动第二次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名气却起来了,人有了名气以后,说话就开始有人听,听的人多了以后,影响就越来越大,形成一个正反馈。
1897年,孙第一次到日本,凭着出色的口才,很快就赢得一批日本粉丝,通过日本粉丝结识了一大批日本军政大员,还有黑社会,不要责怪孙交友良莠不分,为成就大业,只能不拘小节,朋友多了好办事,靠着这些朋友,在中日并未断交的情况下,1903年,孙中山在日本居然开办了一所革命军事学校,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校训,日本政府允许反清势力公开活动,大清抗议无效,这就是孙日本朋友的力量,可以想象慈禧得到这个消息后的嘴脸,只能是靠折磨可怜的光绪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以孙的活动时间来划分,清末留学生其实要分两个阶段,孙革命之前和革命之后,无论北美还是日本,都是如此,其实吧,当时留学地首选肯定是欧美,那里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技术最先进的地方,去那里留学肯定最好,但欧美距离中国太远,费用很高,不是普通富裕中国家庭负担的起的,于是特别有钱的家庭就去欧美留学,有钱的家庭就去日本留学,至于普通家庭,吃饭都成问题,留学压根就不在人生选择的清单里,他们后来将会变成革命的主力。
第一批受到孙中山影响的留学生,很多加入同盟会,参加革命,九死一生之后,成为国民党元老。
比如孙中山的亲密战友黄兴,他于1902年被张之洞选派赴日留学,这个时间段在日本留学的有哪些人呢?有胡汉民、杨度、鲁迅、廖仲恺等等。
在当时的日本,这些如雷贯耳的人物中间,还有另外一个人物,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褚民谊,他是1903年到达日本的,就读于日本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之所以前面做了这么多的铺垫,只是想说明,褚民谊的资历,那是相当的深厚。
褚民谊出生于1884年一个医生家庭,家境相当富裕,他出国完全靠自费,年轻人嘛,接受能力快,在日本留学的时间里,他很快受到革命思想熏陶,还认识了大哥张静江,这个哥们可是蒋介石革命道路上的领路人,后来被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
元老是什么呢?一般就是指组织初创时期就加入了,属于早期成员,这种人的能力不见得有多强,关键是资格老,主要是用来被尊重的。
1906年的时候,褚民谊和张静江一起到革命圣地法国深造,路过新加坡的时候,加入了同盟会,实锤了国民党元老的称呼,在巴黎,褚民谊、吴稚晖、蔡元培一起创办了“中国印书局”,发行了一些报刊,传播革命理念,意图推翻清朝。
吴稚晖这个人名声不太好,主要原因是他后来参与策划了4.12反革命政变,让人觉得他面目狰狞,肯定是一个性格残忍的杀人魔头,其实从个人才能和私德来说,吴稚晖真的无可挑剔,他精通英语法语,书法水平非常高,精通中国传统文学,从不贪财,待人和蔼,特别喜欢开玩笑,尤其是男女之间的荤段子,更是信手拈来,经常让人捧腹大笑,穿着从不讲究,和一个普通老百姓没有任何区别,尤其喜欢和老百姓住在一起,还喜欢免费给穷苦老百姓的子女上课,教他们读书写字。
如果不是参与政治,吴稚晖应该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学者,他和蔡元培的区别在于,蔡最终看清了蒋介石的真实面目,离开了蒋,吴一辈子都跟随蒋介石,解放前去了台湾。
蔡和吴都参与了策划4.12反革命政变,蔡现在的名声很好,吴的名声很差,区别就在于此。
话题再转回来,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褚民谊从巴黎回到上海,经黄兴介绍,认识了对他这一辈子影响最大的人——汪精卫,两个人相识以后,惺惺相惜,这个时候汪精卫和陈璧君已经结婚了嘛,褚民谊光棍一条,经常到汪哥家里去串门,讨论问题的同时还可以把肚皮给解决了。
汪精卫家里有一个丫鬟叫阿珍,这个小姑娘长的令人一言难尽,大家可以百度下汪的老婆陈璧君的照片,据当时的人描述,阿珍的体型比陈还胖,而且肤黑貌丑,简直不忍目睹,不过也正常,汪是一个大帅哥,陈作为南洋富家千金,倒追汪多年,才把汪搞到手,虽然汪爱惜名声,从不在外面乱搞,如果家里有一个美貌丫头,保不齐这家伙吃个窝边草,那多年的防范就毁于一旦,陈这点小算盘打的山响,千挑万选了个比她更丑的丫鬟,确保汪无论如何都不会动窝边草的心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