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失败的原因有很多,老蒋肯定算头一个,当断不断,三军受累;主帅也算一个,筹备那么长时间的对日作战,居然没有任何攻克日军工事的办法,典型的官僚作风;用兵也有问题,让21集团军和日军四个师团硬杠,不到一天就损失过半,实在失策;当然后勤这些就不说了,无形中降低了国军的战斗力。
事后蒋介石也做了深刻的自我检讨:上海开战以来,我忠勇战士在淞沪阵地正与敌人以绝大打击的时候,敌人以计不得逞,遂趁虚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这是由于我们对侧背的疏忽,且太轻视敌军,所以将该方面布防部队全面抽调到正面来,以至整个计划受了打击,国家受了很大的损失,这是我统帅应负最大的责任,实在对不起国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蒋讲话总是情真意切,但从来不入脑,很快他又要犯错误了。
陈诚的一段讲话比较含蓄,也比较客观,算是对老蒋委婉的批评:战略原是达成政略的一种手段,但是战争既启,就应该以战略为主,不能因政略牵制战略。因为战略获得胜利的时候,政略的环境就可以跟着好转;反过来说,如果战略失败,就是最初认为有利的政略,亦必跟着恶化。这次战略受政略的影响极大,乃是国家的不幸,并不是国家的错误,因为我国本来准备不足,要希望人家援助的关系。
由于国防工程是豆腐渣,根本起不到防卫的作用,南京门户已经大开,厚厚的阴影已经笼罩在了南京上空,一群禽兽已经冲过来了。
日本在上海这么个小地方,和国军展开百万级别的军团大厮杀,居然没有对华宣战,对于是否宣战这个问题,日军大本营曾经吵得一塌糊涂。
日本政府肯定是想宣战的,原因很简单,宣战以后才能名正言顺的获得被占领地区的财政收入,比如关税之类的,日军穷兵黩武,四处征战,开销大的不得了,日本政府早就入不敷出了,对于这种能搞钱的机会,肯定不愿意错过。
军方表示反对,原因也很简单,宣战以后,很多国家为了表明立场,可能就会停止和日本贸易,日本这个国家除了咸鱼,啥都缺,一旦中断国际贸易,没有了石油、钢铁和棉花,日军只能拿着棍子作战了,这也是后来为啥日军发疯偷袭珍珠港的原因,就是为了抢占东南亚的石油和橡胶。
日本政府和军队吵成一团,裕仁看着不像话,干脆把领导机构变更了下,成立了一个大本营,内阁成员和军方大佬都网罗在里面,规定打仗之类这样的大事,由军方决定就好了,政府只管执行,这样的规定出来,国家大权基本就落在了军方手里。
1937年11月18日,日本军方下达1号命令,公布《大本营令》,日本最高领导机构完成了军事化。
大本营设立以后,讨论了下作战策略,觉得华北日军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给他们安排的重点工作是保持治安,顺便打击国军残余部队,至于共产党部队,暂时没太考虑,就是这个没在考虑范围内的部队,在后面8年的时间里,让日军吃尽了苦头。
在日本陆军看来,需要重点提防的是苏联远东军团,应该在满洲边境上多派点军队驻守,裕仁表示严重同意,斯大林的态度琢磨不透,让他一直非常紧张。
上海已经云集了30万日军精锐,除了第十军以外,其他部队已经打了三个月,非常疲倦,日军大本营建议暂时原地休整,派空军炸炸南京就好,暂时没考虑进攻南京。为了统一指挥淞沪地区部队,日军大本营设立了华中方面军,由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组成,方面军司令松井石根,上海派遣军司令朝香宫鸠彦王,第十军司令柳川平助。
对于大本营原地休整的决定,上海派遣军倒是没太大意见,但第十军意见非常大,这支向前辈倭寇学习,在杭州湾玩两栖登陆作战成功的部队,上岸以后就像捻鸭子一样赶着国军到处跑,还没来得及体会和国军作战的痛苦,认为国军不堪一击,强烈要求继续追击,赌咒发誓可以一举拿下南京。
经过一番并不激烈的争吵,日军大本营同意第十军的意见,12月1日,下达“大陆第8号”命令,命“华中方面军司令官与海军协同,攻占敌国首都南京”。
在某些日本人看来,中国就是一个披着国家外衣的部落联盟,只要干掉领头的,手下的喽啰自然就会投降,东北如此,华北如此,日本人开始大胆设想,如果能够占领首都南京,全体中国人是不是都会投降?
日本人对南京已经志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