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聚焦徐州(1 / 2)

14年抗战往事 小墨垚 3441 字 1个月前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开始,1937年12月24日,面对渡过黄河的几千日军,韩复矩带着十几万部队不战而逃,丢失济南,这个时候,徐州就变得非常危险。徐州这个地方连接南北,通往东西,处于黄河和淮河之间,在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的交界处,是民国铁路动脉津浦线和陇海线的交汇点,联通华北与华中地区的交通枢纽,只要占领徐州,向西可以进攻河南,从河南可以直接进攻湖北,此时,国民政府把全国的大部分家当都集中在武汉,如果此时武汉让日本人一锅端了,那国民政府就只能唱着一无所有,拿着烧火棍和日军战斗了。

韩复矩一枪不发丢掉山东,徐州北方的门户就大开了,焦虑至极的蒋介石非常生气,后果非常严重,将韩复矩骗到河南开封后,抓到武汉给枪毙了。

日本人攻占山东,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南北夹击徐州,山东日军南下,南京日军北上,兵合一处,共同西进,攻占河南,转而攻击湖北武汉,为了给武汉保卫战争取时间,国军必须防守徐州,即使守不住,也要争取时间。

此时徐州这块地方归第五战区管,战区司令长官是桂系大佬李宗仁,桂系在地方实力派中的战斗力首屈一指,为了防守徐州,桂系出了血本,把悍将李品仙和北伐名将廖磊的部队全都调过来了,蒋介石把能调动的杂牌部队也都给李宗仁派过去了,包括西北军、东北军、黔军、川军、江苏保安队、山东部队等等,大概有28万人。

第五战区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杂牌部队大集合,实力和国民党中央军比起来有很大差距,更不用说和日军比了,李宗仁非常不爽,表示:这些部队均久被中央列为“杂牌部队“,蓄意加以淘汰之不暇,更谈不到粮饷和械弹的补充,因此,这些军队的兵额都不足,训练和士气也非上乘,与当时在上海作战的部队相比拟,这些部队实在是三四等的货色。

为了激励杂牌部队的作战积极性,蒋介石开启疯狂封官许愿的模式,原则就是,杂牌的越彻底的部队领导,给的官越大,比如原西北军将领庞炳勋,这是一支超级杂牌部队,只有一个师,老蒋直接给了老庞一顶军团长的帽子,该军团下辖一个军,军下辖一个师。

总之,帽子随便给,就是不给真金白银,也不给粮草弹药。

杂牌部队也很忐忑,抗日是民族大义,必须要上,但问题在于,蒋介石长期想干掉地方军阀,地方杂牌部队打残了或者拼光了,抚恤金没人管,伤兵没人治,粮饷没人发,枪弹和兵员没地方补充,甚至部队番号都可能被取消,从此失去安身立命的本钱,变成失业人员。

参加徐州会战的各路国军,基于义愤,个个都想杀敌报国,对于个人前途又充满担忧,心情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日军大本营对是否继续攻击徐州曾经存在过争议,反对方担心日军陷入中国战场,中国太大了,日军那点兵力不够,他们找了一堆专家测算后,觉得还需要编练至少6个师团的兵力,才可以对徐州、郑州和武汉发起新的攻势。

不过很快主战派就占了上风,他们觉得反对方的理由纯粹是扯淡,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在淞沪战场已经被消灭的差不多了,徐州一带全是国民党的杂牌部队,战斗力极其孱弱,日军应该利用他们集合起来的机会,集中歼灭。

徐州周围的杂牌军来自于中国全国各地,如果被全部歼灭,消息势必会迅速传递到中国各地,肯定会极大的动摇中国各地的抗日决心,国府的中央军和地方军都被团灭了,以后拿啥和日本打?到了这种时候,蒋介石不投降也得投降。

日军华北方面军和南京方面的华中方面军也在争论,话题和日军大本营有点不同,他们争论的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打起来以谁为主的问题,两伙人都觉得应该以自己为主,吵到都要开始打了都没吵出个结果,最后不欢而散,各自为战。

华北方面军的矶谷师团板垣师团由北向南进攻,华中方面军的第九、十三师团从南京出发,由南向北进攻。

这里要说明下,日军的重武器很多,包括坦克机枪大炮之类的装备,这些装备打起仗来很爽,但是运起来也很要命,必须要道路好才能运,偏偏当时中国很落后,没几条正经路,所以日军必须沿着铁路线或者不多的公路进攻,一个一个夺取沿途的城市或者要地。

先说从南京出发的日军。

津浦线从天津到南京浦口,途经徐州,从徐州到浦口要横穿淮河,经过蚌埠,所以日军重装部队从浦口出发向徐州进攻,必须要经过蚌埠,穿越淮河。

摊开地图就知道,整个华北平原和江浙地区,除了山东那一块突起之外,其他地方都是一马平川,这些地方很适合日军重装兵团进攻,没什么重武器的国军杂牌部队很难防守。

再难防也要防,为了不让南北日军会师徐州,李宗仁决定采取田忌赛马的战略,让战斗力最强的桂系部队防守北上的日军,让西北军和川军防守南下的日军,南北两伙日军比较起来,还是北面的实力要强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多说一句,参战的桂系部队是李品仙的31军,李品仙资格很老,保定军校毕业生,保定军校比黄埔军校资格要老,民国出名的军阀基本都出自这里,本来跟着唐生智混,后来唐生智在宁汉分裂中被李宗仁阴了一把,部队被收编,李品仙就跟着李宗仁混了,后来中原大战的前戏蒋桂大战发生时,蒋又阴了李宗仁一把,给钱让唐生智策反李品仙,李品仙又跟着唐生智混,后来唐生智和蒋介石又打起来了,很快败北,李品仙就失业了,但爱惜人才的李宗仁很欣赏李品仙,邀请李品仙到桂系参加工作,从此,李品仙就死心塌地跟着桂系混了,战斗力爆表。

李品仙此时已经是集团军司令,手下本来有三个军,其中就包括北伐“钢军“第七军,其中两个军被调到淞沪战场,基本打光了,手头上只有第31军了,被拿来阻挡北上日军。

广西兵打起仗来非常凶狠,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开始,1937年12月24日,面对渡过黄河的几千日军,韩复矩带着十几万部队不战而逃,丢失济南,这个时候,徐州就变得非常危险。徐州这个地方连接南北,通往东西,处于黄河和淮河之间,在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的交界处,是民国铁路动脉津浦线和陇海线的交汇点,联通华北与华中地区的交通枢纽,只要占领徐州,向西可以进攻河南,从河南可以直接进攻湖北,此时,国民政府把全国的大部分家当都集中在武汉,如果此时武汉让日本人一锅端了,那国民政府就只能唱着一无所有,拿着烧火棍和日军战斗了。

韩复矩一枪不发丢掉山东,徐州北方的门户就大开了,焦虑至极的蒋介石非常生气,后果非常严重,将韩复矩骗到河南开封后,抓到武汉给枪毙了。

日本人攻占山东,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南北夹击徐州,山东日军南下,南京日军北上,兵合一处,共同西进,攻占河南,转而攻击湖北武汉,为了给武汉保卫战争取时间,国军必须防守徐州,即使守不住,也要争取时间。

此时徐州这块地方归第五战区管,战区司令长官是桂系大佬李宗仁,桂系在地方实力派中的战斗力首屈一指,为了防守徐州,桂系出了血本,把悍将李品仙和北伐名将廖磊的部队全都调过来了,蒋介石把能调动的杂牌部队也都给李宗仁派过去了,包括西北军、东北军、黔军、川军、江苏保安队、山东部队等等,大概有28万人。

第五战区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杂牌部队大集合,实力和国民党中央军比起来有很大差距,更不用说和日军比了,李宗仁非常不爽,表示:这些部队均久被中央列为“杂牌部队“,蓄意加以淘汰之不暇,更谈不到粮饷和械弹的补充,因此,这些军队的兵额都不足,训练和士气也非上乘,与当时在上海作战的部队相比拟,这些部队实在是三四等的货色。

为了激励杂牌部队的作战积极性,蒋介石开启疯狂封官许愿的模式,原则就是,杂牌的越彻底的部队领导,给的官越大,比如原西北军将领庞炳勋,这是一支超级杂牌部队,只有一个师,老蒋直接给了老庞一顶军团长的帽子,该军团下辖一个军,军下辖一个师。

总之,帽子随便给,就是不给真金白银,也不给粮草弹药。

杂牌部队也很忐忑,抗日是民族大义,必须要上,但问题在于,蒋介石长期想干掉地方军阀,地方杂牌部队打残了或者拼光了,抚恤金没人管,伤兵没人治,粮饷没人发,枪弹和兵员没地方补充,甚至部队番号都可能被取消,从此失去安身立命的本钱,变成失业人员。

参加徐州会战的各路国军,基于义愤,个个都想杀敌报国,对于个人前途又充满担忧,心情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日军大本营对是否继续攻击徐州曾经存在过争议,反对方担心日军陷入中国战场,中国太大了,日军那点兵力不够,他们找了一堆专家测算后,觉得还需要编练至少6个师团的兵力,才可以对徐州、郑州和武汉发起新的攻势。

不过很快主战派就占了上风,他们觉得反对方的理由纯粹是扯淡,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在淞沪战场已经被消灭的差不多了,徐州一带全是国民党的杂牌部队,战斗力极其孱弱,日军应该利用他们集合起来的机会,集中歼灭。

徐州周围的杂牌军来自于中国全国各地,如果被全部歼灭,消息势必会迅速传递到中国各地,肯定会极大的动摇中国各地的抗日决心,国府的中央军和地方军都被团灭了,以后拿啥和日本打?到了这种时候,蒋介石不投降也得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