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那些年的人才选拔制度(五)(1 / 2)

【而这则故事最初的出处来源于苏辙为苏轼写的墓志铭。】

突然被点名的苏辙茫然抬头,他什么时候替他哥写过墓志铭了?

【说到苏辙,人们往往便会忽略了他,其实他也是一个很有文采的人,只是没有其兄长那么震古烁今罢了!甚至他们的父亲苏洵才华也并不差,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三苏”,并占据了“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

【可在当时乃至在后世,由于苏轼极高的知名度,以至于让很多人只闻苏轼,不闻苏洵、苏辙。】

【但是,这不打紧,他们哥俩的感情那是丝毫没有受影响,那就一个好啊!苏轼在后来的宦海浮沉中一路被贬,而苏辙么一生都在致力于捞人,为其兄一路干到宰相之位,可谓是最强扶哥魔。】

彼时还年轻的苏轼苏辙正在举杯畅饮,听得天幕如此说,不免都陷入了沉默。

苏轼:我以后会拖累弟弟至此么?

苏辙:我哥未来这么惨的吗?

【有那么一天,苏辙收到苏轼的来信,请求在他死后为其写一则墓志铭,用来纪念他。】

【苏辙哪有不应之理,于是就这么写道:“嘉佑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疑曾子固所为,子固,文忠门下士也,乃置公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苏辙如此之写不要紧,要紧的是这篇墓志铭就此流传了下来啊,并让人浮想翩翩,尤其是苏轼的粉丝团,那叫一个坚信不疑啊!】

咦!难道不是如此吗?

深深为苏轼折服,视他为偶像的人们,不由的惊讶出声。

【其实啊!理智想想,苏辙是什么人?那是苏轼亲密无间的弟弟啊!那哥俩感情好啊!他写文稍加吹捧一下不是很正常的么!利用一下春秋笔法,断章取义的将苏轼的人生粉饰了下,如此而已。】

【可耐不住苏轼光芒太盛,一传十,十传百,传着传着就变样了,再兼之民间苏轼的粉丝那叫一个多,对于其中的诸多疑点,那是选择性的忽视啊!】

怪他咯!

苏辙囧然摸鼻,且不说他现在还没写过这篇墓志铭,但是他想他日后若真要写,稍加夸一下他哥,也很正常的吧!

【当然关于这件事的真实性其实无从考究,但是细究诸多文献,安安还是有理由怀疑其中的真实性,当然这种八卦么都是信者则有,不信则无,端看诸位的偏向了。】

北宋年间,曾巩颇感无语,夸苏轼就夸苏轼,干嘛扯他啊!

【好了,我们说回科举制,宋朝的考试是要糊名的,然就算糊名,其笔迹是不变的啊,相熟的考官一眼便能认出来,为了杜绝这一现象,宋朝设置了誊录院,殿试卷子一律派专人抄录,然后试官审阅,此后省试、发解试也次第推行誊录制度。】

【说白了就是派专人抄写,让考官们无从徇私,而且为了杜绝科场舞弊,实行严格的搜身之法,并设置了卫兵进行巡行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