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他们最终并没有走到兵刃相见的地步,哪怕是谋反也被镇压下来了,而二郎也不曾把事做绝,最终也没有发生父子相杀的结局。
至于稚奴日后登基,想必也会厚待他的兄长吧!
这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吧!
李承乾、李泰皆低下头,不敢看向父亲,也不敢望向母亲,他们很惭愧,但他们更怕看到父母失望的眸光。
高宗时期。
忆起往事,李治感慨,阿耶立他为帝真的是明智的选择啊!
若是四哥为帝,他和大哥估计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吧!
【太子之位已定,二凤开始头疼如何安排这个自己万般疼爱的儿子?最终他将其贬为了东莱郡王,而给魏王的诏书,二凤写的是分外沉痛,诉说了他的不舍与无奈的。】
【尽管李泰伤了二凤的心,可二凤还是舍不得责备,还是分外的牵挂于他,所以他此举真的不是惩罚,而是无奈为之,是为了保全他们兄弟不得已而做的选择。因而李泰也没被贬多久就将他重新晋封为濮王。】
秦朝。
嬴政叹气,若论爱子,他不如李世民也!
他对扶苏同样寄予厚望,可他却做不到如李世民这般爱子啊!
汉朝。
刘彻叹气,若论爱子,他不如李世民也!
刘据是他的第一个儿子,他出生之时,他可谓欣喜异常!
在他身上,他花了太多太多的心血,可是比起李世民来,他做的还是还不够。
明朝。
朱元璋挑眉,若论爱子,他朱元璋一点都不弱于唐太宗。
唐太宗爱子,可尽是在纵容,以至于兄弟相争,最终走上不归路。
而他爱子,谆谆教导,没有溺爱纵容成分,绝对是往正轨上引的。
至于他家标儿真造反了,想迫不及待的当这个皇帝,那么他举双手赞成,自动退位让贤便是。
所以,他比唐太宗强。
【纵观李泰的一生,他都是在父亲的溺爱纵容下长大的,且他自身又是才华横溢,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野心不断的滋长,最终走上那一条不归路,可悲,可叹。】
【无论是李承乾,还是李泰,他们最终的不归路,有他们自己的原因,也与他们的父亲脱不了干系。】
【更甚至在主播,他们的父亲二凤陛下得担大责,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也!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与父亲的教育是脱不了干系的,良好的教育可以培养一个身心健全的孩子,而不恰当的教育却很容易使孩子们走上偏路。】
【所以说孩子的教育不可忽视,一味的溺爱、一味的严厉皆不可取,望天下父母都能引以为戒。】
秦朝。
养不教父之过嘛!
嬴政若有所思,心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对扶苏的教育体系。
唐朝。
李世民拱手,受教了!他一定引以为戒!
兄弟相争,这样的事不会在他这个朝代发生了。
承乾、青雀、稚奴,他们三兄弟都得好好的,相亲相爱的共同治理大唐这一个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