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位端亲王博洛,乃是努尔哈赤第七子饶余郡王阿巴泰的第三子。
他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 1613 年)降临人世。在崇德元年(公元 1636 年),皇太极称帝之后,将其封为固山贝子。而到了顺治元年(即明崇祯十七年、公元 1644 年),他又跟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关,并一举击溃李自成的军队。由于战功卓着,他因此获封贝勒。
顺治元年(1644年),博洛跟随豫亲王多铎南下,与李自成在潼关展开激战,并成功攻破潼关,随后又顺利攻下了西安。接着,他们继续向南进发,最终平定了江宁和杭州等地。
顺治三年(1646年),博洛被任命为征南大将军,负责征讨南方地区。他率领军队先后平定了浙江、福建和广东三省,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他还击败了鲁王朱以海,彻底消灭了南明隆武政权和绍武政权,进一步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地位。
顺治六年(1649年),博洛因功受封和硕端亲王,成为清朝的重要贵族之一。然而,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突然离世,这一事件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变动。博洛与满达海、尼堪一同处理六部事务,参与国家的政务管理。
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博洛因病逝世。
在他死后不久,由于受到多尔衮案的牵连,他被指控依附多尔衮等罪行,其王爵也因此被追削。尽管如此,他在生前的功绩仍然不可忽视,他的军事成就对清朝的统一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四位则是代善的后代,多罗谦郡王瓦克达。
瓦克达乃是代善第四子,其降生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 年)。他曾随父兄及皇太极、多尔衮等辗转于朝鲜与大明之间,参与了一系列重要战役。
在顺治元年(1644 年),瓦克达跟从睿亲王多尔衮入关,积极参与镇压李自成大顺军的战斗。
到了顺治三年(公元1646 年),瓦克达获封三等镇国将军,并于顺治四年晋升为镇国公。
顺治五年(1648 年),他被册封为谦郡王,取代满达海成为征西大将军,负责平定山西地区的反清势力。完成任务归朝后,瓦克达开始掌管工部相关事宜,但却因医人何大福案受到牵连,最终被罢免官职。
顺治九年(1652 年),瓦克达离世,享年四十七岁。
第五位敬亲王尼堪,其身世显赫,乃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嫡长子褚英之三子。他降生于明朝万历三十八年(公元 1610 年),自幼便随其父祖驰骋沙场,历经战火洗礼。在此期间,尼堪亦曾立下赫赫战功。
崇德元年(公元 1636 年),皇太极正式称帝,建国号大清。同年,尼堪受封固山贝子,并积极投身于对朝鲜及明朝的战争之中。顺治帝即位之后,尼堪更是身经百战,屡立奇功。他先是追随多尔衮挥师入关,继而协同阿济格追击李自成残部,随后又与多铎并肩作战,一举攻克南明弘光政权,并成功俘获逃往芜湖的明福王朱由崧。此外,尼堪还与豪格一道出征四川,剿灭张献忠势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尼堪从四川凯旋而归时,因其卓越功勋而获封敬郡王。
顺治六年(公元 1649 年),尼堪被任命为定西大将军,前往山西大同讨伐叛将姜镶。
为表彰尼堪的战功,多尔衮晋封他为敬亲王,而其他将领则各有赏赐。
然而,第二年多尔衮突然去世,年仅 39 岁。随后,顺治帝开始亲政,追论多尔衮之罪并削其爵。与此同时,尼堪与满达海、博洛一同被封为理政三王,负责管理六部事务。
但就在顺治九年(公元 1652 年)年底,尼堪在湖南衡州遭遇了大西军的李定国,双方激战中尼堪不幸战死。
顺治帝得知尼堪战死的消息后十分悲痛,赐给他谥号"庄"。尼堪也因此成为清朝在与明朝(包括南明)的战争中阵亡级别最高的将领。
也是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震惊世人的大事——清朝的异姓王定南王孔有德被南明将领李定国逼得走投无路,最终自杀身亡!再加上这一次被击杀的尼堪,因此李定国被誉为“两蹶名王”,威震天下。
再加上此前豪格、多铎、代善、多尔兖等八位亲王相继离世,这些都是清初立下赫赫战功的王爷们啊!他们的离去无疑给清王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从顺治六年到九年,短短四年间,满清一共失去了十位重要的王爷,其中包括九个姓爱新觉罗的亲王郡王和一个异姓王。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刚掌握大权不久的顺治皇帝顿时慌了神,不知所措……】
就在这一时刻,广袤无垠的满清天空笼罩着大地。之前所提及到的那些王爷们,有的尚未呱呱坠地,有的则仍处于懵懂无知的幼年时期,对于死亡这个沉重而又神秘的话题,他们几乎毫无认知和概念可言。然而,与这些年幼的王爷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的父亲们在听闻自己儿子不幸夭折的噩耗时,内心所承受的痛苦远远超过了面对自身死亡时的恐惧和悲伤。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犹如一把锋利无比的剑,无情地刺穿了每一位父亲的心。
除去前文已经知晓自身难逃必死命运的豪格、多铎以及多尔兖三人外,其余那几位连贝子封号都未曾获得的未来王爷们,此刻也无一例外地拉下了原本骄傲的面庞。尽管作为身经百战的满清战士,他们早已历经数十场惊心动魄的激烈战斗,生与死于他们而言,或许真如日常饮食般稀松平常。唯一令人倍感惋惜的是,他们的子孙后代却无法像英勇无畏的尼堪那般,能够壮烈地战死沙场,马革裹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