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钩寒玉,烛龙火树争驰逐(1)(1 / 2)

身为密谍,既是尖刀,又是同伴的棋子,共同完成任务久了,服从命令,甘当棋子就成了习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个人的利益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完成任务,达成目标。因此,无论是面对何种困境和挑战,沈轲都会毫不犹豫地执行任务,并尽力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从不去问“为什么”,也不问“我是谁”,只把自己当做利刃,全心扮演潜伏的角色。为了扮演好那些角色,沈轲不仅医术了得,厨艺也惊人,更是中过大昭的进士。

然而,现在却有人告诉他,他的上线变节了,他的努力对自己的国家没有半分好处!他只感到头痛晕裂,要不是脖子之下都没知觉,恐怕也早是一口老血吐出来了。

沈轲的脑海中犹如被巨石猛然撞击,波澜四起,多年的忠诚与信仰在这一刻仿佛被无情的风暴撕扯得支离破碎。他闭上眼,试图让纷乱的思绪暂时平息,但脑海中却不断回放着与上线共度的每一个日夜,那些并肩作战、相互信任的瞬间,如今却成了最锋利的刀刃,切割着他内心的每一寸角落。

“三重身份”这两个字如同冰冷的匕首,深深刺入他的心脏。沈轲深知,作为一名密谍,最忌讳的便是情感的牵绊与信任的动摇,而今,这份动摇却来自他最信赖的人。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一切,那些曾经视为信仰与使命的任务,那些他甘愿牺牲自我、默默承受孤独与痛苦的日子,竟可能只是为他人做嫁衣。

然而,沈轲并非轻易言败之人。他迅速调整心态,将这份震撼与痛苦转化为冷静与决绝。既然已身处漩涡中心,逃避绝非出路,唯有迎难而上,方能揭开真相,挽回损失。

就在沈轲陷入自己的思绪时,那嘶哑的声音再次缓缓响起:“想来你也是很想去当面问一句‘为什么?凭什么?’的,我便给你一个机会。只要你愿意与我们合作,揭露张之羽的真面目,我们不仅可以帮你解毒,还能让你重获自由,甚至……报你心中之仇。”

沈轲冷笑一声,心中已有了计较。他深知,这突如其来的“合作”背后定有更大的阴谋,但此刻的他已别无选择。他要的,不仅是解毒和自由,更是要亲手揭开张之羽的真面目,让这个曾让他深信不疑的上线,付出应有的代价。

“好,我答应你。但你们必须信守承诺,否则,以我的能力,搅合你们的任务不是难事。”沈郎中的话语中充满了决绝与狠厉,仿佛一头被激怒的野兽,准备在绝境中奋力一搏。

黑暗中,那嘶哑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几分满意的笑意:“沈轲,你果然是个聪明人。只是,我也希望你好好想想,事成之后,你想做什么,能做什么。”

随着声音的消散,沈轲逐渐感到一股暖流自上而下流淌,那是解毒之药开始发挥作用的迹象,他闭上了眼睛。

午时一到,燕京城的城门便关闭了,城防营的士兵在巡逻一圈后,统计出只有70余户,二百余人没有离开,与之登记在册的十五万人口相比,这次撤离简直神速。

百姓、商贾基本撤干净了,燕京城中现在是,驻军有八万人,北狩队伍五千人,燕京各级官员百余人,僧道尚有五百多人。如果算上傍晚即将抵达的第六批北狩人员四千人及五千士兵,城中依旧是十万人上下。

挞懒总算松了口气,宗弼、宗隽亦是,但顾仲勋的眉头却依旧紧锁,他说:“运粮船已逾期五日未到了。我们虽然顺利地将百姓疏散出城了,但城中依旧有十万人要吃饭……”

顾仲勋话说到此,便住了口,那几位都是带兵之人,自然知晓粮草的重要性,所以在知道运粮的道路被阻后,才会如此痛快地同意将城中百姓和商贾劝离。毕竟粮铺里那些来不及运走的粮食也能解解燃眉之急,而且,这一批北狩的队伍中也运来了从汴梁抢夺而来的大量财宝,届时亦可从周边买粮。

宗弼沉吟片刻,沉声道:“顾司承所言极是,粮草乃军中根本,不可一日或缺。但眼下情况复杂,粮道受阻,居庸关守军亦有异动,我等既要设法打通粮道,又需筹备应急之策。”

宗隽接过话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居庸关守军的将领是前遥的人,就算此次异动消息不实,我们也该考虑撤换。”

“现在更紧要的是刘留守、张之羽下落不明,敌人的真实目的也没有展露出来,我们也就无从谈起应对之法。”顾仲勋沉痛地说道。

挞懒闻言,皱眉说道:“难道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等对方出牌?”

“等是一定要等的,但等,并不意味着被动。”顾仲勋轻敲了几下眉骨,淡淡地说:“元帅安排的几步棋也算是主动出击的。”

提起金宗望,宗隽的肩塌了下来,宗望病故的消息还未发出,知晓的人不少过十人。如果这消息在不恰当的时候被敌人知晓,将会酿成大乱。即便是敌人还不知晓,就是宗望的嫡系部队知道了,此刻也会让燕京的局势更为紧张,他们都知道宗望的毒是康国朝中之人所为,一旦得到宗望病故的消息,很可能要发起“清君侧”的内乱。但好在,嫡系部队此刻尚在霸州监造武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是如此,我们需步步为营,既要稳住军心,又要防备外患。西宁人已露出马脚,其目的在于‘火蒺藜’。不管昭人出于什么目的,将‘火蒺藜’弄到了燕京城,引来各方势力的争夺,我们奉陪到底便是。”宗弼接过话茬,目光炯炯。

挞懒颔首:“宗隽,你即刻着手安排,加强城中巡逻,确保每一粒粮食都能用在刀刃上。同时,秘密派遣精锐小队,尝试突破封锁,探明粮道受阻的具体情况,并寻求其他可能的补给路线。”

“得令!”宗隽应声,随即转身对身后的副将低语几句,后者迅速领命离去,显然是去执行这艰巨的任务了。

宗弼看向挞懒,低声说道:“霸州尚需我去坐镇。”

挞懒点头,语气中多了几分凝重:“至于居庸关的问题,我们不能坐视不理。需立即修书一封,晓以利害,试探其态度。若真有异心,我们需早做打算,无论是调兵遣将还是暗中布局,都需即刻着手。”

沉吟片刻后,挞懒继续说道:“此外,还需加强情报收集,特别是关于刘留守和张之羽的下落,以及敌方可能的动向。我们虽处于劣势,但也不能让敌人轻易摸清我们的底牌。”

顾仲勋补充道:“同时,我们应利用这段时间,加强城防,特别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袭或内乱。燕京乃防御重镇,不容有失。”

宗弼点头赞同,随即话锋一转,看向远方:“而关于二哥的事,是否告知傍晚就会抵达的右监军希尹?”

身为密谍,既是尖刀,又是同伴的棋子,共同完成任务久了,服从命令,甘当棋子就成了习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个人的利益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完成任务,达成目标。因此,无论是面对何种困境和挑战,沈轲都会毫不犹豫地执行任务,并尽力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从不去问“为什么”,也不问“我是谁”,只把自己当做利刃,全心扮演潜伏的角色。为了扮演好那些角色,沈轲不仅医术了得,厨艺也惊人,更是中过大昭的进士。

然而,现在却有人告诉他,他的上线变节了,他的努力对自己的国家没有半分好处!他只感到头痛晕裂,要不是脖子之下都没知觉,恐怕也早是一口老血吐出来了。

沈轲的脑海中犹如被巨石猛然撞击,波澜四起,多年的忠诚与信仰在这一刻仿佛被无情的风暴撕扯得支离破碎。他闭上眼,试图让纷乱的思绪暂时平息,但脑海中却不断回放着与上线共度的每一个日夜,那些并肩作战、相互信任的瞬间,如今却成了最锋利的刀刃,切割着他内心的每一寸角落。

“三重身份”这两个字如同冰冷的匕首,深深刺入他的心脏。沈轲深知,作为一名密谍,最忌讳的便是情感的牵绊与信任的动摇,而今,这份动摇却来自他最信赖的人。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一切,那些曾经视为信仰与使命的任务,那些他甘愿牺牲自我、默默承受孤独与痛苦的日子,竟可能只是为他人做嫁衣。

然而,沈轲并非轻易言败之人。他迅速调整心态,将这份震撼与痛苦转化为冷静与决绝。既然已身处漩涡中心,逃避绝非出路,唯有迎难而上,方能揭开真相,挽回损失。

就在沈轲陷入自己的思绪时,那嘶哑的声音再次缓缓响起:“想来你也是很想去当面问一句‘为什么?凭什么?’的,我便给你一个机会。只要你愿意与我们合作,揭露张之羽的真面目,我们不仅可以帮你解毒,还能让你重获自由,甚至……报你心中之仇。”

沈轲冷笑一声,心中已有了计较。他深知,这突如其来的“合作”背后定有更大的阴谋,但此刻的他已别无选择。他要的,不仅是解毒和自由,更是要亲手揭开张之羽的真面目,让这个曾让他深信不疑的上线,付出应有的代价。

“好,我答应你。但你们必须信守承诺,否则,以我的能力,搅合你们的任务不是难事。”沈郎中的话语中充满了决绝与狠厉,仿佛一头被激怒的野兽,准备在绝境中奋力一搏。

黑暗中,那嘶哑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几分满意的笑意:“沈轲,你果然是个聪明人。只是,我也希望你好好想想,事成之后,你想做什么,能做什么。”

随着声音的消散,沈轲逐渐感到一股暖流自上而下流淌,那是解毒之药开始发挥作用的迹象,他闭上了眼睛。

午时一到,燕京城的城门便关闭了,城防营的士兵在巡逻一圈后,统计出只有70余户,二百余人没有离开,与之登记在册的十五万人口相比,这次撤离简直神速。

百姓、商贾基本撤干净了,燕京城中现在是,驻军有八万人,北狩队伍五千人,燕京各级官员百余人,僧道尚有五百多人。如果算上傍晚即将抵达的第六批北狩人员四千人及五千士兵,城中依旧是十万人上下。

挞懒总算松了口气,宗弼、宗隽亦是,但顾仲勋的眉头却依旧紧锁,他说:“运粮船已逾期五日未到了。我们虽然顺利地将百姓疏散出城了,但城中依旧有十万人要吃饭……”

顾仲勋话说到此,便住了口,那几位都是带兵之人,自然知晓粮草的重要性,所以在知道运粮的道路被阻后,才会如此痛快地同意将城中百姓和商贾劝离。毕竟粮铺里那些来不及运走的粮食也能解解燃眉之急,而且,这一批北狩的队伍中也运来了从汴梁抢夺而来的大量财宝,届时亦可从周边买粮。

宗弼沉吟片刻,沉声道:“顾司承所言极是,粮草乃军中根本,不可一日或缺。但眼下情况复杂,粮道受阻,居庸关守军亦有异动,我等既要设法打通粮道,又需筹备应急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