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凶手真的会去找人帮他融化吗?”
辛蕊稍微愣了一下,恍然大悟地说:“明白了,也就是说,那把凶器现在有七成的把握还在那个院子里?”
鲍钧点点头:“七成已经是不错的概率了。
不过我们现在就像摸石头过河,什么证据也没有,嫌疑人也没确定。
所以哪怕只有一点希望,也必须去试。
下午你带几个人再去一趟案发现场,一定要仔仔细细检查每一个角落,绝不放过任何细节。”
辛蕊立刻敬了个礼:“我知道了,我现在就回去准备。”
鲍钧挥挥手,送走了辛蕊,又陷入沉思。
事情进行到现在,尽管辛蕊没有说什么,但他能感觉到她的疑虑。
不仅辛蕊这样,他自己也在质疑,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否则怎么会这样······对了,三个人?
鲍钧忽然站了起来,眉头紧锁,原来问题出在这里!到了这个时候,那些本来已经支离破碎的线索,竟奇迹般重新连接起来,变得异常坚固!
终于想清楚了,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他们当年受训的人一共有四个,可偏偏把最后一个忽略了——古树鹏。
原因很简单:当时古树鹏摔断了腿并落下残疾,记录里明确写着他的右腿旧伤复发,甚至不能走路。
而且调查人员发现,这腿伤复发正好发生在案件前半个月。
正是因此,当初专案组才把古树鹏从嫌疑人中排除了出去。
最关键的是,当时古志晖他们救了受伤的古树鹏,在这样的情况下,谁也不会觉得古树鹏会对救命恩人有什么敌意。
鲍钧也是一直这么认为的,在这个地方,知恩图报者多见,恩将仇报则极少听说。
可是常言道“画龙画虎难画骨”,了解一个人表面容易,看透内心却极难。
他犯了一个大多数人都会犯的错,思维被局限了。
实际情况真如之前认定的一样吗?
确实古志晖当时救下了古树鹏,让他免受更严重的伤害,然而据古勇祥描述,当时古志晖对他们一顿狠批。
而这件事绝对瞒不了多久,古志晖必然也会告诉古勇祥他们家长,结果可想而知,回家后三人难免要吃点苦头。
就连受伤回乡下的古树鹏日子也不会好过。
更要命的是,那时年纪最大的古洪伟也不到十岁,在孩子的世界里,遇到委屈不敢直接责怪大人,就会转而责怪古树鹏。
这样一来,家里人的教训加上曾经伙伴们的冷眼相待,肯定会激怒古树鹏。
还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最终遭殃的是古志晖一家而不是另外几个孩子呢?
鲍钧推测,大概因为九十年代中期的社会变化太快,孩子们正处于叛逆期。
如果没猜错的话,事发后周围的人应该没少在他耳边强调古志晖当年的帮助。
开始古树鹏可能心存感激,次数多了自然烦躁生气却无处发泄。
一旦再遭受家中批评或同龄人排挤,这种情绪便会逐渐演变成仇恨。
他会怨恨古志晖救人之后为何如此苛责同伴们;会痛恨对方居然把这些事情告诉家人,让朋友远离自己……
总之,由感激转化为仇恨的情绪,往往比直接引起的仇恨更加难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