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凉茶就好。”
书生找了个位置坐下,正巧坐在那群吃花生聊天的农夫旁边。
他将背篓放在脚边,拿出一方浅灰色的手帕继续擦脸上冒出的汗。
农夫们注意到身边这个白白净净的小公子,瞧见他一身的书卷气息,笑着开口寒暄:“外面挺热的吧,你是今年要参加科考的学子?这么早就来了?从哪个地儿来的啊?”
书生抿唇微笑,似有些腼腆。
“小生从涪陵郡来。”
“西南边地,可够远的啊。”茶铺老板端着一壶茶走过来,目光从他文弱的身板上扫过:“走了多久,如何来的?”
书生笑着道:“有车坐车,无车步行,走一路看一路,待到京都,已看遍大半个大兴。”
“果然是读书人,说话都跟咱们不一样。”汉子们调侃道。
“请各位莫要折煞某。”书生对老板道了声谢,而后立刻倒了杯茶,一连喝下三杯后,气色才稍缓。
他似乎已经渴了很久了,但即便是这样也没有鲸吸牛饮,动作斯斯文文的,跟他们这些五大三粗的汉子确实不同。
“距离科考可还有阵子,小哥来得挺早啊。”
科考在九月,可如今却也不过刚刚五月初,一般来说,最早来京都的学子们也不过只提前了两个月。
“嗯,来京都有点事要处理。”书生笑着道,他想起之前听到的只言片语,拱手道:“各位老伯,方才进来时听你们在说晏大人,这个‘晏大人’是大理寺的那位晏大人吗?”
汉子们笑了,“对啊,京都城可就一个晏大人!不是他还有谁?”
至于晏之棋,众人一般都称呼他为小晏大人。
“那你们刚刚是在说大理寺最近破的案子?”
“是啊。晏大人前两天刚破了一个儿童拐卖案,再过不久,我相信全京都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情了吧。”
书生点点头,又问:“再请教一下各位老伯,不知你们是否知道‘萧洄’?”
“哈哈哈,小哥你真是说笑了,身为京都人,但凡知道晏大人的,怎么会不知道萧洄。北晏南萧嘛!”
“是啊是啊,阁老家的幼子,从小就名满天下,就连我屋里那口子都知道这事。”
“是么……”书生低语,眉睫微垂。
“原来你已经长成这样了啊。”
他声音很轻,几个汉子没听清:“什么?”
“没什么。”书生回过神,又问了几个问题,“我听说萧洄已入大理寺当官,依你们之见,他人如何?”
“如何?这我们倒说不清楚,听说他很聪明。但也有人说他早已非当年神童,毕竟青云台第一百名的成绩可不是一个天才能拿得出手的。但是嘛……京都百姓都觉得他已经很厉害了,私底下都在夸他是小青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