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朝堂讨论粮灾(1 / 2)

朝堂之上,金碧辉煌的殿宇内弥漫着紧张而压抑的气氛。群臣们身着华丽的朝服,神色凝重,交头接耳地议论着。

“这建江水患实在是太严重了,南方多地的稻田都被淹没,粮食大幅减产,百姓们怕是要挨饿了!”一位头发花白的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他的眉头皱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脸上写满了焦虑。

“是啊,如今这局面,必须得赶紧想办法解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旁边一位身材魁梧的大臣附和着,他挥舞着手臂,情绪激动,声音在大殿中回响。

赵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手扶着额头,头痛不已。他的目光扫视着下方的群臣,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和无奈。“诸位爱卿,可有良策应对此次粮灾?”赵帝的声音略显疲惫。

群臣们顿时安静下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先开口。过了一会儿,一位年轻的大臣站了出来,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或许可以从其他地区调运粮食,以解燃眉之急。”

“哼!其他地区的粮食也不充裕,如何能大量调运?”另一位大臣立刻反驳道。

“那……那可以鼓励百姓开垦荒地,补种其他作物。”又有大臣提出建议。

“荒唐!此时已近秋冬,哪有时间补种?”众人纷纷摇头否定。

争论声此起彼伏,朝堂上气氛愈发热烈紧张,仿佛一锅即将煮沸的水。

就在这时,一位大臣突然提高了音量:“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要眼睁睁看着百姓饿死不成?”

这一声怒吼让整个朝堂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赵帝的脸色愈发阴沉,心中的烦闷愈发沉重。

朝堂上的气氛依旧紧张而凝重,赵帝满脸愁容地看着群臣争论不休,心中烦闷不堪。

此时的田文进站在群臣之中,脸上却带着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与周围众人的焦虑形成鲜明对比。他回想起这段时间的经历,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欣慰。

张乐负责管理的卫生队,从最初的寥寥数人,如今已发展成颇具规模的队伍。尽管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比如人员调配、物资短缺等,但在张乐的努力和坚持下,卫生队的工作逐渐走上正轨,成效显着。想到这里,田文进不禁微微点头。

再想到那热闹非凡的篝火广场,抽奖活动吸引了众多百姓参与。大家为了能抽到奖品,纷纷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看着百姓们积极向上的样子,田文进的心情更加舒畅。

而最让他感到兴奋的,莫过于桃源县的红薯培育成功。他仿佛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红薯田,绿油油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那深埋在地下的红薯个个体态饱满。

田文进在心中默默盘算着:“等红薯大面积推广种植,百姓们再也不用担心吃不饱饭了。不仅如此,多余的红薯还能用来发展养殖业,百姓们的生活将会越来越好。”

然而,他也清楚,事情不会一帆风顺。“那些贪心的狗大户,若是得知红薯的高产,必定会想尽办法囤粮,从中谋取暴利。得想个法子,不能让他们得逞。”田文进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

就在他思绪飘飞之时,朝堂上的争论声再次将他拉回现实。

田文进眉头紧锁,在心中反复思量着红薯可能带来的种种影响。

他想到红薯若能普及,百姓们不仅能填饱肚子,身体也会因营养改善而更加强健。“到时候,孩子们不再面黄肌瘦,大人们也能有足够的力气干活,咱国家的劳动力可就更充沛了。”田文进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景象。

可紧接着,他又想到了可能出现的问题,不禁长叹一口气。“那些狗大户可不好对付,他们眼睛里只有利益。一旦红薯推广,他们定会像饿狼扑食一样,想尽办法把红薯都囤到自己手里,然后高价卖出,发这国难财!”田文进越想越气,拳头不自觉地握紧。

他在心里暗暗发誓:“绝对不能让这些人的阴谋得逞,红薯是百姓的希望,是解决粮灾的关键,必须要让它真正造福于民!”

就在这时,朝堂上一位大臣激动地说道:“陛下,这粮灾之事关乎民生大计,咱们可不能再犹豫不决了!”

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是啊,陛下,得赶紧拿出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来!”

田文进听到这些话,深吸一口气,心中已有了决定。

朝堂上原本嘈杂的争论声渐渐平息,大臣们都安静下来,目光纷纷投向了一直沉默不语的田文进。

只见田文进向前迈出一步,双手抱拳,朗声道:“陛下,臣有一法子,或可解此次粮灾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