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摸着了,他心才定,长长舒下一口气。
抵达上京的这日,窦平宴没去找外祖母云家,而是先在街上转了转。
上京人物繁阜,天杰地灵,街巷四通八达。故有先人曾来此地,题下梦华录序。
小年跟着窦平宴走在热闹的街上。
小年从未来过上京,也没见过这么热闹的地方,很是心奇。时不时左瞧瞧右看看。
街头的新奇玩意很多,多的让人数不过来,都要看花眼了。
没走一会儿,却偏偏见窦平宴驻足,在看一家卖拨浪鼓的小摊。
小年还以为这家摊子自有过人之处,也不禁瞩目打量了几分——只见那一排排鼓面上彩绘着两个小小人儿,两根鼓绳像是小孩的辫子,转起来声响清脆。
看了半天,也没觉这拨浪鼓有何新奇之处...
那小摊贩子见客来,高兴叫卖道:“客官可要瞧瞧!我们这鼓一做完就拿到庙里焚香拜过,保管您家小童平安,得天孙娘娘照拂呢!况且咱们皮面描的小童如此可人儿,您家小童肯定也喜欢!”
小年见着摊贩都要夸上天了,不屑努努嘴。一转头,却见窦平宴听得神情专注。
一想便猜到肯定要比寻常的拨浪鼓贵上不少。小年默默翻白眼,问那摊贩:“这么神乎的物什,还能保平安,不会比人命还贵吧?”
“哎呦客官,您说到哪去了!”
卖家嘿嘿一笑:“不贵不贵,只要五百钱!”
“五百钱......!”
小年简直目瞪口呆,刚想问摊贩,难道这鼓镶金了?
却见窦平宴放下一锭银子,淡然一笑:“拿两只,我要了。”
小年:?
虽说二爷不缺钱吧,但,从前也绝不会白白让人宰啊...
一个月后,春闱放榜。
窦平宴会试时便已是一甲的榜眼。
再一个月后,在保和殿殿试。无论是所作文章,还是高台下策论对答,皆得官家青睐,金榜题名,乃三鼎甲之一,最终成功进了翰林院,授庶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