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谈笑后,那几位姐妹儿各自散去了。
杜婉茵看着满桌的金银首饰,心里美滋滋的。随后便打发了旁人去一趟钱塘江边,因为她知道太常寺与德寿宫的人近日正在钱塘江边布景,想必太常寺卿大概就在那里,反正没有多大机会,但表面还是该装一装的。
府上的仆从接了命令,赶忙离开赵府前往钱塘江边。待打探好了消息,再回到府上时,赵令才也刚回来。
他现在都不敢在外面待得太晚,否则回到府上,就得睡在前堂,后院压根就不让他进。
这会儿,杜婉茵正在用食,传仆从近前,听到对方打听到的内容后,先是一愣。
“已经确定好人选了?这么快吗?布景都没有完成,就确定好人选了,今年太常寺是与哪家教坊合作的?”
仆从自然是接触不到刘青石那样的大人,所以他只是在那些劳工的口中问到的话,他们了解的也不多,只知道那人是太后钦点的,而且现如今是内廷司乐,据说是会稽山阴人氏。
小主,
杜婉茵百思不得其解,这宫中的司乐,何时多了一位有这么大能耐的人?竟能得到吴太后的赏识被钦赐主舞?
不过她倒也没想太多,反正这件事就是替她那些姐妹们问一嘴而已,成与不成,与她都没有太大关系。
经过七日的布置,观潮节如期而至。
这场太后七十寿辰宴与观潮节同办的大典,或会成为近些年来临安大小节日中,最为独特的一日。
钱江潮波涛汹涌,蔚为壮观,自古以来闻名天下。
陈师道有诗曰:“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所以钱江两岸十余里,随处可见观潮人。
过往观潮节,两岸边上,游人想找块空地坐下来休息都不容易。真可谓是车水马龙,拥挤不堪,自庙子头直至六和塔,家家楼屋皆作看位观潮,而宫中按惯例观潮于天开图画,从高台上往下看潮及演出,如在指掌之中,十分清晰,故此番观潮节官家于六和塔内坐于黄伞雄扇之下,与黎民百姓共同遥瞻,仿佛置身九霄之上,真若萧台蓬岛也。
但今朝与往昔又有些不同,最大的区别就是往常观潮桂枝没有参与。
由于是和吴太后的寿辰宴同日而办,今年观潮节又比往昔盛大不少。
早些时间,太常寺以及宫中众人都在钱塘江边儿忙碌。
观潮当天罢朝,百官不必登殿。自龙山以下,贵邸豪民,彩幕凡二十余里,车马骈阗,几无行路。西兴一带,亦皆抓缚幕次,彩绣照江,有如铺锦。
大内各宫的宫女和太监忙忙碌碌地准备坐轿,以便随时备驾。尤其是官家、皇后以及后宫众嫔妃,早在上朝前天蒙蒙亮的时候便出了皇宫,沿着御道前往灵隐寺祈福。御道两旁每隔半米便站着一名身着甲胄、手握利剑的禁卫,他们神色严谨,不苟言笑,威武至极。即便时辰还早,街道两旁已经有不少百姓出门开市相迎,瞧着官家的圣驾来到门前不远便早早地俯身拜倒,连连叩首,高呼:“万岁。”
瞧这临安城内的百姓是如此尊重官家,孝宗的心里也是颇为满足。
灵隐寺倚北高峰,寺之奇胜,景致绝佳。自飞来峰至冷泉亭,溪水潺潺,其声如玉,壁画流青,山色至美。而此时,寺前山色空蒙,云雾缭绕,绿树成荫。德光禅师立石阶下,静候皇帝之驾。自淳熙三年,孝宗皇帝命其为灵隐寺主持,频频召见,共参禅理,乃至内观堂留宿五足之夜。德光之言,深得孝宗之心,二人结为知心神友。孝宗特赐号“佛照禅师”。
此时他身披僧袍,手持佛珠,面带微笑,双眸深邃。周遭小沙弥队列整齐,稚嫩的面庞上洋溢着纯真与期待。
蓦地,山道尽头尘土飞扬,皇家仪仗队缓缓出现。马蹄踏地,铁甲铮铮,旌旗招展,气势磅礴。德光禅师步上前去,向官家行礼,动作优雅而凝重,散发出一股宁静与力量。
孝宗皇帝身着黄袍,龙颜庄重,举止有度。谢皇后头戴凤冠,身着祎衣,从容优雅。孝宗皇帝率众官员步踏石阶,入大雄宝殿。殿内香烟缭绕,钟声悠扬。四大金刚威严矗立,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德光禅师与众僧在佛前低声诵经,法器轻敲,木鱼声声。孝宗皇帝手持香炉,虔诚向佛祖顶礼,“愿我大宋千里江山,皇图永固,万世传承,佛光普照,福泽万民。”
文武百官跪拜,齐念:“愿国泰民安,官家万岁万岁万万岁!”